至昆侖下都,有沙棠木,凡人食其實,履水不溺。以其木為舟,弱水不沉。下都之川澤林巒、鳥獸草木,使人應接不暇。
容成子蹲踞醴泉邊,倚石瞪目而視。鬥苞扶之不起,反向侍童索筆墨,扯下裏襟,描畫昆侖景致,頃刻圖就,纖毫不遺。
旁有細字注明,遞眾覽之:昆侖虛基,廣輪之高庳。方八千裏,高八萬仞,步上二千五百餘裏,蓋天地之表柱也。
去嵩高五萬裏,有木本長五尋,大五圍,其實類穀,食之益壽。
南有深淵,可三百仞,曰靈淵。麵有九井,以白玉為欄楯,白銀為床檻。
震有九門,開明天獸守之,身類虎而九首,皆人麵,東向而立,百神之所在。
複有軒轅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八隅之岩,巉嵈莫能上。
下有樹鳥,六首蛟表池秩樹。並有白鶴、青雕,西有鳳鸞,皆戴瞂而舞。
其北有文玉玗琪樹、三珠樹、不死木,又有離朱木、智柏、聖木、甘水。
轉東乃六巫所居,其後有琅玗子樹。觀其大概,在流沙之濱,赤水後,黑水前。閬苑之西,有層城九重,曰天墉。
城中有金台五所、玉樓十二,四圍弱水環之,其水不浮鴻毛。外有炎火之山,雖大霖雨,其火常燃。有白鼠時出其間,無不曲肖,且極精詳。
見者皆讚其精妙,容成笑曰:“描此圖去,自有用處。”同眾渡弱水,過積石山,見五色祥雲,起半天霞彩,片時已至南亳。
錫則時乘日精,禦九龍,空中謝別群仙,化一大星,突流於一小園之中。
浮丘、白石、容成、一真、金蟬、善卷諸仙,亦欲就此降凡,辭別諸真,飛身而下。宛丘自去行事,其他自還天宮洞府。
錫則雖累世顯化,而未有誕生之跡,將欲和光同塵,以立世教。乃先命玉女降於善門,迨商南庚五祀庚申,自太清仙境分神化氣,始寄胎於玄妙玉女腹中。
玉女時年十八而無婿,執身如玉,貞靜自守,忽受氣於天然,容色常少,神氣安閑。
所居處六氣和平,眾惡不侵,冬無凝寒,夏無酷暑。
常有祥光覆映左右,五行之獸衛其堂室。
懷胎八十一年,不覺其久,至武丁三十四祀庚辰二月十五日,玉女夢見天開數丈,有眾真捧日而出,玄雲旋繞其旁,覺而起,立渦水園中。
時當日初出,手扳李樹枝,對日凝想良久。
日精漸小,從天墜下,化為流星,如五色珠飛至口邊。
因捧而吞之,忽從左脅下誕生一子。
初降即行九步,步生蓮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曰:“天上地下,惟道獨尊。我當開揚無上道法,普渡一切動植眾生,周遍十方及幽牢九獄。度應未度,鹹悉度之。隱顯人間,為國師範,位登太極無上神仙。”
複跌坐李樹下,指樹曰:“以此為吾姓。”
是時陽景垂耀,端靄蔭庭,萬鶴翔空,九天稱慶。所生之地,在苦縣之瀨鄉曲仁裏。
玉女視之,鶴發龍顏,頂有日光,身滋白血,麵凝金色,舌絡綿文,額有參牛達理,日月角懸,長耳矩目,鼻純骨雙往,耳有三漏門,美眉廣顙,疏齒方口,足蹈三五,手把十文,有七十二相,八十一好,浴於池中,有九龍化九巨鯉,吸水噴之,玉女跪捧薦水浴之。
龍出之地,因成九井。
遂能言笑行動,人皆以為怪異,或勸坑之,玉女父曰靈飛名廣,本皋陶之後,至商時父子相承,得修身之道。
父慶賓,性極慈祥,年百餘歲,常有少容,周遊五嶽諸山,一旦飛雲下迎升天。
靈飛感父上升,精修大道。至是聞女無夫生子,見有聖征,命女用心撫之。
生甫九日,身有九變。皆天冠天衣,自然被體。至六齡,自謂耳大,取名重耳,字伯陽。
人以其生而白首,號之曰老子。自幼聖智神化,及長身長十有二尺,形如喬木,有四十八齒。
聖母既誕育道身,未幾靈飛升化。
至是聖母亦將返天位,欲示世人以師資授受之道。
乃告老子以受生至道,問答經旬。
聖母曰:“我將行矣!當有太乙元君語汝丹方。”言訖,即有千乘萬騎、五帝上真擁八景玉輿,迎之升天,證位無上元君。
老子再拜目送,於是乃遠遊山澤,求煉神丹。
行經勞山,果遇一位高真,乘五色斑麟,侍官數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