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奏清徵諸神並集 訪周京二聖相逢(1 / 3)

“乃引我上仇池山,授真言五千及八素真經。能治鬼怪,各複形狀,山行虎豹魍魎,皆禁之不出。但能消滅凶禍,不教我還原之道,使別尋傳授,已避入海中玄洲。亮聞太子得大神通,故來求耳。”

晉喜其誠,賜以九光七明芝,教以製服之法。亮按法修服,便得通靈變化。

晉謂亮曰:“聞天台桐柏甚佳,欲聚居而居,汝且權住下方,不日上遷石室也。”亮居山下半載,晉來語以入都迎父。

晉弟妹六人,惟別生妹觀香字眾受,少好道,聞良婦報長兄得仙,便請居緱山,覓路而上,獨居其中,勤修不怠。

未幾,晉授以飛解脫綱之道,遂能輕身善步,與兄同入洛中。晉令居止陸渾,候道成來度。

時丙申春二月,王夢太子晉控鶴來迎,既覺,猶聞笙音在戶。王曰:“兒來迎我,我當去矣。”遺命立次子貴,無疾而崩。貴即位。

先是楚共有六子,未審所立,乃奉璧默禱,埋於太室。使諸子齋戒入廟謁祖。長子昭逾璧而拜,次子圍、三子麇左右肘及璧,四子比、五子黑肱去璧甚遠。幼子棄疾,傳母抱之,當璧而拜。

楚公心知神意,及薨,仍立子昭為楚康,素有賢行,雅好道德,嗣位十六年,聞周靈王仙逝,遂棄國遁廬山。常憩一穀中,後遇異人半國生,授道長生。令尹屈建立其同母弟麇。

未幾,公子圍弑麇自立,為楚靈,驕淫殘賊,建章華台,居細腰宮人,滅陳蔡,侮齊魯。有伐周之意,召太卜渾將守龜焯之,爇龜龜裂。

太卜曰:“所占無成。”

楚靈擲龜大呼曰:“天乎!天乎!區區天下,不與我耶!”

蔡洧(wěi)曰:“事在人為耳,彼朽骨何知?”遂大征諸侯。

北與晉爭霸,晉悼公已薨,世子彪立為平公。值楚靈至鄭,平公會諸侯救鄭。

公以楚師為憂,樂官師曠曰:“臣請以聲卜之。”

乃吹律歌北風,和平可聽,歌南風不競,且多肅殺之音。曠曰:“楚人且將自禍。”公駐軍待之。

三日,探者言大雨雪,楚師死過半,退去。公大喜,曰:“子野真聖於音者矣。”拜為太師。與諸侯歸。

初泠倫隨鬼臾區至晉,生於張氏,名曠,字子野。幼好音樂,苦其不專,歎曰:“技之不精,繇於多心,心之不一,繇於多視。”乃以艾葉薰瞎其目,遂得專意。兼能明察天時人事、風角鳥鳴。為晉掌樂之官。平公聞楚以台號召列國,亦於曲沃傍造虒(sī)祈宮,布告來賀。

衛靈公夜至濮水之上,聞鼓琴聲,倚枕泠泠可辨。公素好樂,太師涓者,善製新聲,為四時之曲。公每以相隨,乃召涓至,曲猶未終。公曰:“子試聽之,頗似鬼神。”

涓曰:“已識其略,更一宿臣能寫之。”公複留。夜半其聲複作。涓援琴演習,盡得其妙。

至晉賀畢,宴於虒祈台上,酒酣,平公問師涓偕來否?

靈公召涓登台,平公亦召曠,相者翼,二人行禮。

平公賜涓坐於曠傍,涓奏曰:“途中適有所聞,願得而鼓之。”

公命設幾置琴,涓拂指而彈。未幾半,曠遽按琴曰:“此亡國之音,不可奏也。”公問故。

曠曰:“殷末樂師名延者,為靡靡之樂,紂亡,延抱琴走投濮水。有好音者過,聲輒自水中出,所聞必在濮上。”

公曰:“所好新聲,涓其終之。”涓備寫抑揚之致。

公問曠曰:“此曲何調?”

曠曰:“清商也。”

公曰:“更有勝此者乎?”

曠曰:“清商聲悲,不如清徵。”

公欲聞之,曠曰:“不可。古者盛德之君,乃能聽此。”

公曰:“寡人酷好,子其無辭。”曠援琴奏之,玄鶴一群自南方來集宮門,數之得八雙。再奏之,其鶴飛鳴,序立於台下左右。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聲達宵漢。二公鼓掌大悅,上下莫不稱奇。

公取玉卮滿斟醇釀賜曠曰:“音至清徵,無以加矣。”

曠曰:“更不如清角。”公並欲聞之。

曠曰:“不敢奏也。昔黃帝封泰山,大合鬼神,作為清角。自後君德日薄,神人隔絕。若奏此聲,有禍無福。”

公曰:“寡人老矣,誠一聽清角,雖死無恨。”曠固辭,公立迫之。

曠不得已,一奏玄雲起自西方,再奏狂風驟發,裂簾幕,推俎豆,疾雷大雨,台下水深數尺。二公驚伏於廊室。

良久,風息雨止,從者漸集,扶攜兩君下台。平公遂得心悸之疾,夜夢一物,黃色,大如車輪,徑入寢門,其狀如鱉,前二足,後一足,所至水湧。公大驚而覺,盛忡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