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攜西施回,勾踐來朝賀,欲增封之。
員切諫,夫差怒,賜以屬鏤之劍,員遂伏劍死。
命懸其頭於胥門,盛其屍以鴟夷之器,投於江中,藏其血於提卣(yǒu)。
土人見員屍,依潮往來,蕩激崩岸,私取埋於吳山。
夫差發卒數萬,築邗(hán)城,使太子友守國,親帥兵由邗溝北上,大會諸侯於潢池。
勾踐從海道通江,以襲吳,友敗死蠡屯太湖,焚姑蘇台。
夫差方與晉爭載書名次,聞報大驚,速盟而返,與越合戰,大敗,令嚭至越軍求成。
蠡曰:“尚未可滅,乃許其成。”
齊陳恒弑簡公,立其弟驁。
孔子朝於哀公,請討其罪。恒亦懼討,悉歸魯、衛侵地,結好晉、宋。
明年,熒惑守心,墨子入見景公曰:“心為宋地分野,凶星臨此,君當禳之。”
公以為憂,召司星子韋問之。韋曰:“君可移於相,使當其禍。”
公曰:“相,吾之股肱。”
韋曰:“可移於民。”
公曰:“君者保民。”
曰:“可移於歲。”
曰:“歲饑民困,吾誰與為君?”
韋曰:“君有至德之言三,熒惑當退。”候之,果徙三舍,於是司馬規作轉宿篆。
宋求賢愈切,墨子薦冠先於公,即計然所言涓子也。
涓子居睢水旁釣魚自娛,好種荔,食其葩實。百餘年人無識者,以為宋人皆後輩,故自號冠先。
景公因三召不至,親造其廬。坐而不顧,公跪而問道,終不一言。公怒,命武士殺之。
明日報冠先踞坐城東門,鼓琴自若,公令射之不傷,擒之皆禁不能動。
如是數日始去。宋人恐其為禍,皆奉祀之。
墨子見景公殺機複熾,亦隱去,與冠先入蔡。知衛難將作,命弟子公明子皋探之。
皋過宋,見大夫薛瑗有子十人,六人僂跛攣躄顛癡,一子獄死,三子盲聾喑啞,因問大夫所行如何而至此。瑗實以喪事告曰:“見賢如仇,喜人所失。”
皋止曰:“心行如此,須至滅門矣!”
瑗範然稽首曰:“寧許改乎?”
皋曰:“改往修來,轉敗為成。昔先生傳赤鬆誡箴。能依此行,自有驗也。”開篋授之而去。
初衛世子蒯聵欲殺母南子不果,出奔於戚,輒立拒父於外。
聵姊為大夫孔悝之母。聵陰謀於姊,劫悝而逐輒。
子路時為悝家臣,聞悝被劫,將入城,柴高自內出曰:“政不在子,不必與其難。”
子路至台下,欲舉火焚台。武士出擊,斷其纓。子路曰:“吾聞君子死不免冠。”乃結纓而死。
孔子聞衛亂,曰:“柴也其歸乎?由也其死乎?”
未幾衛使至,曰:“新君敬獻奇味。”
孔子啟視,則肉醢,遽命覆之曰:“此仲由之肉也。”
命埋其醢,顧謂弟子曰:“由感雷精而生,故尚剛好勇,親涉衛難。”
自此每雷鳴,孔子中心惻怛,因感而病。
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手曳杖,逍遙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憂,遂趨入。
孔子曰:“賜,爾來何遲也?夏後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也,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而丘殷人也。疇昔之夜,夢坐莫於兩楹之間。夫明王不興,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
寢疾七日,複夢空中五雲騰彩,一人雲冠黃服,修髯廣頤,長身豐下,拱手曰:“素王功行已完,迎請歸位。”
孔子方應曰:“唯。”
忽水湧於庭而寤,歎曰:“予周流列辟,今已老矣。流水更何征乎?夫水遇坎而止,在此日也。”
因召子夏,以《春秋》授之曰:“吾書後有秦厄,子當擇人口授以傳世。”孔子遂卒,年七十四歲,時壬戌四月己醜。
哀公以璜玉賜葬於郭之北,泗水為之卻流,弟子皆為心喪三年。
惟子貢廬於塚上,手植楷木數枝,取其文理端正也,至六年然後歸。
魯人懷孔子之德,從塚而居者百有餘家,因名孔裏。
有左丘明者,微眇一目,楚左史倚相之後,博文善記,因《春秋》作傳,是為《左傳》、《國語》。
公明子皋,往來衛魯既久,將還複命,至宋見薛瑗諸子疾皆瘥(chài),歎曰:“速哉!天之報善也。”過於影響,璦拜上千金。皋曰:“可留陰惠於人。”乃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