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五仙臣同登漢殿 二高士共服菖蒲(1 / 3)

時東郡郭瓊,字子華,形貌陋劣,而意度過人。

每寄宿人家,輒以薪自照,讀書不眠。袖出一算子,散置膝前,則主家篋笥中,凡秘書讖緯之籍,緘滕甚密,皆知如目睹。

有惡之者,閉戶塞門,拒而不納,恐知其家陰事也。

瓊能臥不閉目,行地無蹤,袒裼如狂。

後遊廣漢,寓寧人折象家。

象字伯式,素好黃老術,師事東平先生,家世豐贍。象謂多藏必厚亡,乃散千金,以賑貧苦,招留有道之士。

瓊見其濫於用財,諷之曰:“皆經營積聚,為子孫計,子何不慮此耶?”

象曰:“我之施財,乃逃福,非避罪。若夫子孫,渠自為計,何必與之籌畫?惟方寸一片心田,使其耕食不盡。”

瓊居數日,欲教以不死之道,象辭曰:“吾師曾言,功微福薄,不可妄念肉體長存。但能凝神令終,得轉世為有根人足矣。”瓊深重之。

一日,象自計今月某日必亡。

至期,忽屍解如蛇蛻。瓊見其家不給,乃出囊中金數十笏,贈之去。

至東齊,遇入海諸方士,知其苦情,謂之曰:“汝等難歸複命,我敢為馬骨,汝等可藉以歸乎?”

方士曰:“如此,誠厚幸。不識先生果有道術否?”

瓊曰:“有友人黃安,為代郡卒,推荊以讀書,畫地以計數。一夕地忽成溝,時人謂安舌耕。年似八十餘,貌若童子,常服朱砂,舉身皆赤,冬不著衣。坐一神龜,廣三尺。

人問坐龜幾年,安曰:‘昔伏羲始造網罟,即得此龜以授我,其背已平。性畏日月之光,二千年一出頭。得此龜以來,已五出頭矣。’人皆以其年數千,又謂之安萬歲。行則負龜而趨,最喜度人,若得同去,無憂應答也。”

方士求瓊至代引見黃安。邀坐僻處,問今度得幾人,安曰:“偶乘龜至上黨,有一郡吏王真,稍知養精攝神,終身不娶,年百歲麵有光澤。

我以少陰飛體之術與之,勤煉未幾,能履水赴火,辟穀輕身。隨我遊行潞城,有金申者,厭惡經營,不圖仕進,常佯狂於市。

我察其有離塵之誌,授以太陰煉形之術,能單衣臥雪中,預知水旱災祥,窮通壽夭。

因父母在堂,不能遊學,幸有長兄侍養,即托病死。

葬百日餘,一夕雷霆大作,墓為震開,其家人往視,塚裂數寸,惟留隻履棕扇、薄衾而已。

金申遂同王真一老一少去遊嵩山。

近日又度中山衛叔卿,元君角之後,儀容瀟灑,氣度不群。先教其服食雲母,次教其導引元神,漸通至道。

今將入上林苑,招蒼麟為坐騎也。”

瓊曰:“今上酷好神仙,道友盍往一顯真道。”

安曰:“子何不知我意耶?”

瓊曰:“實為方士淹留於外。況帝非常根器,觀其合道則留,何必拘哉?”

安曰:“如此去亦無妨。欲我侮弄戲術則不可。須遣我徒壽光侯行之。”

教瓊與方士輩先行,自至晉陽,尋見壽光,語以故,然後至京。

戊辰七月,方士回朝,言在海上得一預知郭仙。

帝宣入,令射覆數事。瓊出算子算之,皆中無失。

帝欲爵以官,瓊曰:“臣友黃安深有道德。”

帝命瓊招至,安托以足蹩,不能行禮。

帝請問,安曰:“臣實無能,有仙長壽光侯,姓董名謁,字仲君,趙董安於之後,能劾百神眾鬼,令自縛現形。

居晉陽,其鄉人有婦為魅所迷,侯許治之,得一三尺妖狐,死於門外。

又有神樹,人止其下輒死,鳥過其上必墮。侯往視之,盛夏時,其樹葉忽枯損,有大蛇長七八丈,懸死樹間。”

帝欲令安往召,安曰:“仙長道高,非號召可至,須貴使蒲輪,猶恐不屈。”

帝謹命使臣厚禮往迎。

既至,帝曰:“夜半殿下常有數人,絳衣披發,持火相隨,能治之乎?”

曰:“小怪易除也。”

是夜,帝使三人為之。董行法燒符,三人仆地無氣。

帝驚曰:“非魅也,朕相試耳。”

仲君笑以水解之。自是敬奉逾常,稱為仙長。

適苑吏報上林一角獸不知何往,帝怒,欲誅守者,黃安曰:“神物來去無常,不可枉責下吏。”帝遂止。

八月,有孟岐者詣闕,自言清河逸民,恒餌桂葉,尋師不避險阻。近在華陰山采藥,聞帝好道,故披萊出見耳。

帝見其須鬢皎白,問其年壽,岐曰:“臣年一千七百歲。”

帝訝曰:“且無問夏商事,祗言周初所見若何?”

岐曰:“周公負扆攝政,抱成王朝祖廟,臣嚐侍升壇。臣以手摩王足,周公以王笏遺臣,臣寶執之。笏厚七分,每以衣袂拂拭。今裾易百幅,笏銳欲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