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遇宮嵩細談仙侶 救杜燮特用神丹(1 / 3)

李阿即撮土作之,城郭僅盈寸。其中人物皆見,須臾消滅。

一日忽去,後複於成都市乞食,人多爭與。隨所得多少,盡施貧者。

夜去朝來,莫知其蹤。

有古強者,疑阿是仙,常親奉事。試隨還所宿處,乃在青城山中。其後欲去,恐有虎狼,私持其父大刀。

阿見而怒曰:“汝隨我行,何畏虎也!”取強刀擊折,強竊憂之。

至旦,阿問曰:“汝憂刀折耶?”

曰:“實恐父怒。”

阿取刀左右擊地,複如故。

強每從之遊,道逢犇牛,阿以足置車下,轢其足,骨皆折,輒死。

強守視不去,頃之複起。以手抑足,遂平好。強年十八時,見阿如五十許人。

強年八十餘複遇,而阿容色不改。奉之彌篤,受法書得道。

竺見阿作事奇異,毅然安頓家小,獨辭孔明,隨之學道。

阿知其心誠,引入青城,先教延年之方。竺自改名長生,敬事不懈,罄傳其有。

丙午夏,魏主丕殂,子叡立。鍾繇為太傅,華歆為太尉。恥居大位,欲讓管寧,不受。

歆少與同鄉邴原及寧同學,時謂一龍。寧以歆誌趣卑下,割席分坐,久與之絕。

避居遼東二十年,匿光養浩,而舊帽不易。坐一梨榻,積五十五年,未嚐箕踞榻上,兩膝著處皆穿。

公孫度恒禮敬之。至淵放恣,複歸鄉裏。魏主凡征聘十至不起。

邴原,度亦累聘不赴,歎曰:“邴君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

王烈少師陳實,裏以孝義稱。度謁不見,謂其三人同一心。

丁未春,孔明出師攻祁山,擒夏侯懋,放去。得天水、安定二郡,於冀城計降薑維,授以韜略。又累敗曹真。

鍾繇保司馬懿,大敗馬謖於街亭。

孔明退入西城,乃披鶴氅,戴華陽:左童捧劍,右童執麈尾,上敵樓,焚香橫琴徐操。

懿臨觀大疑,急退去。孔明歸,收謖斬之。

吳鄱陽太守周魴,齎箋誘楊州都督曹休。伏兵於石亭邀擊,休敗回洛,疽發背幾死。有道者踵叩曰:“公素奉齋不嗜殺。故來援耳。”

出丹敷之,尋愈,不受謝而去。

休遂棄職遁去,遍遊名勝,隱於黔山。

有三十六峰,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二洞,八大岩,高一千一百七十丈,為神仙都會。

浮丘與黃帝、容成遊息於此。

有煉丹峰、浮丘峰、容成峰、軒轅峰、仙人峰、望仙峰、棋石峰。

休別號德休,在浮丘峰修煉,後為公引去。

孔明聞休敗,複欲伐魏。趙雲病卒。進圍陳倉,郝昭隨機應變,孔明糧盡引還。

已酉春,探昭病篤,襲破陳倉,攻拔武都、陰平。大軍出祁山,遣使乞吳興兵,以分魏勢。

黃武八年夏,有道士涉正從二十弟子入武昌,言自巴東來,說秦時事如見。獨處一室,雙目常閉,雖遊行亦不開視。弟子隨之多年,莫有見其開者。一弟子固請,乃為開目,音如霹靂,光如火電。皆伏地頓首,良久不能起。已複還閉。入見吳王,稱說天運,當順時稱帝。近日武當北山鳳儀,大江黃龍見。權未決,多官皆勸。選日築壇,請權登位。立徐氏為後,子登為太子,陸遜輔守武昌,自還建業。正率弟子至江東,遍訪有緣為道友。有琅琊宮嵩,服雲母百歲,麵色如童。常出入濘嶼山,在吳駐足。正招與語,甚相愛敬。嵩曰:“有介琰者,住閩中東冶方山。得師白羊公,公初號為修羊公。知景帝將終,留題白石羊遁去。在關中娶妻小,改曰杜必。生子五人,複棄家東遊。琰遇而事之,受玄白元一無為之道,能變化隱形。必欲入東海,琰從之。過秣陵,必止琰勿行,言有道緣。因居吳下,娶殷氏女,生子名象。後見吳王權,言諸變幻,曆試奇驗,禮敬之。為琰起靜室,數遣問其起居。琰時為童子,時為老翁,無所食啖,不受餉遺。王欲學其術,琰以王多內禦,不肯傳。王怒,下琰於獄,逼傳乃放。有京兆杜契,建安初,與三弟燮來依孫策。策為犯我師於神仙身死。黃武二年,王用契為立信校尉。契知琰有術,潛入獄中求道。琰感其意誠,授以黃白之術。王日遣獄吏傳語,三月不得,大怒。縛琰懸殿東轅上,令甲士三十人引勁弩集射。弩發,而繩索獨存,琰不知所之矣。王始大悔。契得琰之傳,暗自行之,久久能分形遁跡。退居茅山之東,收心愛者為弟子。時與眾采伐材木,貨易山場裏市,為燒煉之資。數入深山岩洞中求仙,遂不複返。王知契仙去,聞其弟燮有才學,用為交州刺史。而不知介琰固有後,未得沾其恩也。”涉正曰:“琰之後近在何處?”嵩曰:“琰被收時,先教妻子移入會稽山,許久不聞音信。若此子有成,必當升聞於朝。但我師臨去有言,教我暫住東吳,自有神師來度。數年前,有飛仙左元放至此,因往拜謁。言東南氣旺,神仙亦將會聚,幸即收我為徒。師至丹陽,遇葛孝先,深相契洽,錄為高第。曾受浮丘之托,往靈墟間,晤丁令威矣。欲隨之往,左師計定今歲有涉仙來此,命好接待。雲:在青城會上,曾聞八百翁呼涉仙為四百歲人,蓋秦前墨子高徒。今翁適至,果應師言。”正曰:“李翁知我者也。”自此同居一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