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嚴正東法困都巡 吳主皓火燒仙客(1 / 3)

時吳永安七年,吳主休有疾。有神覡能見鬼,知禍福。

休乃殺鵝埋苑中,架小屋,施床幾,以婦人衣履著其上,試使視之曰:“若能說此家中婦人狀,當加賞。”

竟夕無言。惟問之急,乃曰:“實不見鬼,但一頭白鵝立墓上耳。”

休始問己疾,覡曰:“先大帝相請久矣。”

休重賞其覡,命出,召濮陽興、孫布,命輔幼子罩,遂殂。興、布乃立烏程侯皓。

乙酉建寺固山,即名甘露,日以佞佛。皓賦性凶暴,興、布諫,皓怒,斬之。是歲為魏鹹熙二年。

襄武縣申奏,日當卓午,天降一人,長二丈餘,蒼髯單衣,裹黃巾,拄藜杖,自稱民王:“來告汝等天下換主。”

遊行三日,忽不見。皆言此應晉王。昭忽中風不語而薨,炎嗣為王。

賈充諷魏主禪位,築受禪台,請晉王炎授與奐為陳留王。改元泰始,立楊氏為後,子衷為太子,弟攸為齊王。

王祥為太保,事繼母朱極孝,母欲食生魚,祥臥冰上,忽泮雙鯉躍出。母命守柰實,每風雨輒抱樹而泣,柰得不脫。

先是呂虔刺史徐州有佩刀,術者相之曰:“佩之必登三公。”祥為別駕,虔以贈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

是冬吳主徙都武昌,丙戌還都建康。河內劉惇言甘寧墓側有王氣,皓令鑿之。晝穿夜複塞,經數月不就。有役夫臥其側,見鬼物來填,且曰:“以布囊盛土棄之江中,則吾輩免勞。”

役夫曉白有司,如其言,遂成直瀆。時會稽嚴青家貧,於桐廬山中作炭。為人仁慈廉直,每逢隆冬冰雪,即以炭饋人,不索其值。於此,人多感之。

一日,作炭山中,遇一神人星冠羽服,道貌軒昂,後有童捧書相隨,招青曰:“陰功無論巨細,能積久不怠即是。子累功已久,今授道書一卷,使子有術衛身,能知已往未來。觀汝骨相,可得長生。”

並教服石髓之法。授畢,青拜謝起,神童俱不見。視身左右,即有數十人隨侍。鄉裏知其有道,鹹敬奉之。

青嚐飲歸,夜行城中,被都巡嗬問:“何人?”青亦大聲嗬問。都巡怒,叱從兵收之,青亦叱從神錄之。青徑去,而都巡等人馬之足牢釘不能移動,明旦僵立於市。鄉人詢其故,皆曰:“此必幹忤嚴君也。”

忙報都巡等家,令其家人往青處謝過,青猶未醒。日高臥起,眾請罪方省,急喝放人馬使能行動。青深悔,自此永不醉酒行法。常靜居研究此書義理,即能逆知人世休咎。有好道術者,從而學,青即因人而教。

聞丹陽有同姓道士,名寄之,字靜處。入句容石渚觀出家,為母老,不敢遠離。觀邊立小屋,迎母以居,曲盡溫情。

及母壽終,毀瘠過禮。識者鹹嘉之。青謂:“是吾宗孝子,當傳以大道。”

使人招至,教其斷穀二年,同遊深山采石髓煉服,不複入俗。

吳主慕青仙去,召其徒尚廣至,令其筮蓍,當殿問並天下事,尚曰:“庚子歲陛下青蓋當入洛陽。”

皓喜。中書丞華覈曰:“天道杳冥,術士豈能窺測?”

皓怒,覈退隱不出。

晉主以羊祜都督荊州,鎮守襄陽。

五歲時,令乳母往取所弄金環來,乳母無以為應,祜自詣鄰家李氏東垣桑樹下探得。

蓋李鄰有子甚聰俊,死而父母哀慟,並埋素弄之物,祈其再來。

今探取之,時知祜是李子後身,李鄰撫愛如昔。

少遊汶水濱,有父老謂曰:“孺子年六十當建大功。”

有術者相其祖墳曰:“當出王者。”

祜令人鑿斷其脈,術者複經見之曰:“猶出折臂三公,”

後祜醉遊峴山,墜馬果折其臂。

丙寅春,吳主聞濘嶼山有異人宮嵩,童顏不老,能知古今之事。

召問之,嵩曰:“野人兀坐窮山,不知歲月,焉識宇宙間事?有師兄姚先,彼奉師命,從江北來,召我回瑯琊宮,其得葛玄神丹,能分形散影,坐在立亡,火不焦,刃不傷。能詣其寓叩問,必有所示。”

皓問:“汝師何人?”

嵩曰:“於神仙。”

皓曰:“非長沙桓王所斬者乎?”

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