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得仙傳寶常正樂 顯聖授伯醜談經(1 / 3)

以食器雜物,取箸扣之,品其髙下,宮商畢備,諧作絲竹,大為時人所賞。曆周洎隋,落拓不仕。開皇初,沛國公鄭譯定樂,成而奏之。帝召寶常問其可否,常曰:“哀怨浮散,亡國之音。”詔令創造樂器,寶常曰:“世有周禮旋宮之義,自漢魏以來,知音者皆不能通,今將複之,人必哂笑,奈何?”帝誠令為之,應手成曲,眾威嗟異。由是損益樂器不可勝紀。然其聲卒下,不合於俗,人皆不好,卒寢而不行。

帝命太常集仁壽宮奏新樂,寶常聞之,潛地泫然而泣,歎曰:“淫厲而衰,天下不久相殺盡矣。”當此海內晏安,聞者大為不爾。

時鄭譯、牛弘、辛彥之、何妥、盧賁、蘇道、蕭吉、王令言皆善於雅樂,安馬駒、曾妙達、王長通、敦金樂等能作新聲,悉心服。寶常中年無子,每謂友人曰:“吾不堪病,病則孤矣。”

未幾果病,其妻竊財物逃去,寶常幾餓殞。忽一夕,先所遇神仙降其家曰:“汝舍九天之高逸,戀下土之淪沒,於茲限將畢。猶記雲台宮之會乎?”懵然良久乃悟。他日,謂鄰人曰:“吾乃周之萇弘,偶謫於人世。”悉焚其書曰:“用此何為?”旬日不知所之。太史耿純臣奏曰:“邇夜司天台,聞空中隱隱有聲。”帝歎曰:“寶常與眾仙較樂也。”

帝以益賦繁多,用法嚴峻,三人共盜一瓜,事發皆死。有俠士歐陽生客寓洛下,曾遊終南遇孫秀才授飛行劍術,專意鋤奸植善,乃夜靜入執政府,至榻前曰:“自古體國立法,寬自源長,酷則祚短,未有盜一錢而棄市者,不為吾奏至尊,更來,爾屬無噍類矣。”言畢不見,執事者驚懼奏聞,乃停此法。

丁巳,帝以吐穀渾不生釁,以公主妻之。己未,帝北巡並州,見一寺頹落,詢之,乃稠禪師所營,工未畢而卒。帝渙然記憶,頂禮恭敬,處分總管,大興營葺,其寺遂成。

突厥啟氏來奔,帝妻以公主,使處朔州。時太子勇多內寵,獨孤後惡之。次子廣飾矯恭儉,與楊素厚,素與後交潛,勇廢之,廣為太子。是日天下地震。

辛酉改元仁壽。帝初搜訪遺逸,華山楊伯醜少好讀書,得青精之傳,隱而靜演,比微至京師,見公卿不為禮,無貴賤皆汝之。帝賜其衣,著至朝堂舍之而出。常披發佯狂,遊行市裏,形體垢穢,未嚐櫛沐。亦開肆賣卜,卦無不中。

有人失馬,詣卜之,方為太子勇召,途遇,立作卦曰:“可於西市東壁南第三店,為我買魚作膾。”如指而詣,有人牽所失馬至,遂捕之。

何妥嚐與論《易》,聞妥言,笑曰:“何用鄭玄、王弼之言乎?”其測理辨答,思理淵微,大異先儒之旨。

論者謂別有玄機,問所學,伯醜曰:“太華之下,金天洞中,我嚐受羲皇所教之《易》,與大道玄同,理窮眾妙,豈世儒當謂哉!”

吳興柳歸舜願拜從學,醜曰:“汝耳後有異骨,但可遇仙,難聞至道。”因指之南行。柳辭去。龍門王通來求教導,相與談論竟日,醜喜曰:“所學純正,足以發我。”盡以義理傳之。在京數年,至是複歸華山,欲從者追躡不及。

歸舜自庚申至江南,將抵巴陵,大風吹至君山,維舟登岸,循小徑行四五裏,逾越溪澗,道旁一大石,表裏洞徹,圓而砥平,周匝六七畝。其外盡生翠竹,圓大如盎,葉曳白雲,森羅映天,清風徐吹,戛為絲竹音。中央生一樹,高百尺,條幹偃陰為五色,翠葉如盤,花徑尺餘,苞深碧,蕊深紅,異香成煙,著物霏霏。

有鸚鵡數千,翱翔其間,相呼姓字,音音清越,有名武遊郎、阿蘇兒、武仙郎、自在先生、踏蓮露、鳳花台、戴蟬兒、多花子者,蟬兒唱歌曰:“分明傳與君王語,建章殿裏未得歸,朱箔銀缸雙鳳舞。”此鉤弋夫人常所唱詞。

蘇兒亦唱曰:“昔請司馬生,為作長門賦。徒使費百金,君王終不顧。我憶阿嬌,深宮下淚而唱。吾初學時,為趙昭儀抽七寶釵橫鞭,餘痛不徹,今日誦得,還是終身一藝。”

遊郎曰:“昔見漢武帝乘鬱金楫泛積翠池,自吹紫玉笛,音韻朗暢,帝意歡適。李夫人相隨,以歌曰:顧鄙賤,奉恩私,願吾君,萬歲期。”

仙郎問曰:“君何姓氏行第?”歸舜曰:“姓柳,第十二。”問自何許來,曰:“往巴陵遭風,興酣至此。”武曰:“柳十二官得臻異境,因痛致妍耳。然下官禽鳥,不能致力生人,為足下轉達三十娘子。”遙呼曰:“阿春,此間有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