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初平元年,漢朝帝都洛陽。
董卓行事暴虐,招來十八路諸侯齊來攻伐。相持不久,因不敵,在謀士李儒的設計下,決定挾帶漢帝前往昔日都城——長安。
董卓一行人在前往長安的途中,李儒覺著,倘若留著洛陽,則帝氣猶存,唯恐日後漢室有死灰複燃之際,為絕後患,對董卓進言道:“嶽父大人,我等此番遷都,如若留下那洛陽,恐怕日後思亂之人甚多,不若就此毀去,也好省的他日麻煩事纏身。”董卓思慮一番,覺著有理,雖說先前有術士說自己隻可享得帝王之福,無帝王之命;然而,術士可擅改天意。想到這,看了眼李儒,嗯,便叫他替我改了命數,待他日登上大寶,再做補償便是。董卓應下此事,差李儒速速前去安排此事。李儒想及:都城都毀了,也就不差那皇陵了,需得喚一命格硬氣之人前去辦理此事。嗯,李郭等四人,怕是尚且有所欠缺,不若就叫那呂奉先去辦,此人有弑主之相,先前叛了丁建陽,恐怕日後還是會出事,便讓他去做此事,折他本命氣數。待思慮完畢,又對董卓進言道:“丞相。。。”董卓應了聲:“嗯,何事?”一般在商議正事時,李儒方才會喚其丞相,或者當著眾人麵前亦是這般,不過如若喚其丞相,便是有要事,大事需要商議。李儒:“丞相,漢室既然要遷都長安,那麼那些先帝等人今後怕是要前往拜祭,也是一件麻煩事,不若一同遷往長安,也好方便少帝盡下孝道。更何況陪葬的事物也是甚多,就此閑置,很是可惜,不若差一人前往起出,順道帶往長安。不知丞相以為此事如何?”
董卓想到:我等為那十八路賊軍所挫,是該當激勵下士氣,而軍中財物雖有先前那一筆進賬,不過也不是很充盈。倘若在加上這些,嗯,再在新都建立收下稅,便是足夠大軍花費幾十年了。於是應允:“嗯,賢婿啊此些事宜就交由你去安排吧。畢竟我等微臣,當為陛下考慮,讓其盡孝道便利些,也是我等身為臣子該當做的。”李儒再道:“辦理此事,當遣妥當之人前往,更皆需得勇武天下無雙之人。此事不若就交由李催將軍吧。。。”李儒故意大聲進言,而護衛在董卓身旁不遠處的呂奉先恰好聽到,聞聽天下無雙勇武之人,然而說的又不是自己,便有些惱怒,不過雖有怒氣,卻也不敢朝著李儒發。無法,實在憋不住,於是出聲到:“義父,區區小事便交由孩兒去辦便是,無需勞駕李催將軍了。更何況如若身帶財物甚多,唯有孩兒方才能護衛安全妥當。”“嗬嗬,那此事便交由吾兒奉先你去辦理吧。”董卓笑道。呂奉先當即應諾,點了一路兵馬,折身往返洛陽而去。李儒:哼,如今嶽父正寵幸與你,如若說出此事好歹,怕是不讓你去。為免爾日後作亂,先折了爾氣數再說。李儒:“此事交由呂奉先辦理倒是最合適不過了。”董卓以為李儒說的是呂奉先最是勇武,也不知李儒心中的想法,就出言附和道:“吾兒奉先勇武天下無雙,確實合適。”
且說曹孟德召集眾諸侯,商議伏擊董卓敗軍之事,卻無人應和。佯怒罵了聲,便出營去了。正點齊兵馬,待出兵前往之時,營中卻是來了一人。此人正是複有霸王之勇的孫堅孫文台,隻聽他說:“孟德兄,吾有心前往助你一臂之力,然麾下無幾許人馬。如此,吾當趁機潛入洛陽,以為接應。”曹孟德不知其有何打算,便笑意露出,說了一番忠君愛國等豪言,兩人也不再墨跡,各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