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夏王朝(2 / 2)

曾經聖武皇帝在位的時候,他隻不過是個小小的錄知事,當年的朝堂中哪裏敢分出來各種黨派,就連當時百官之首的蘇儀蘇老爺子,都不敢暗地裏搞一個蘇派出來,不得不說當年的聖武皇帝,僅僅憑著一雙手,就壓製得整個朝堂之上沒有人能夠抬得起頭來。

雖然這也讓後來被壓抑了二十多年的大臣們崛起時的爆發埋下來隱患,但是不得不說,能夠單憑皇帝一個人,完全掌控者朝堂的,除了靠著殺伐打下天下的高祖爺,也隻有聖武皇帝能夠做到這一點了。

那時候的張堯真可謂算得上慧眼獨到,因為他曾經一手操辦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聖武帝冊封惠妃一案。

當年的惠妃還不是惠妃,隻不過是個剛剛進到後宮的才人,但是慧眼獨到的張堯,從那時候起就已經堅定不移的站在了王氏的隊列裏。

到了後麵,聖武皇帝死後,先帝周康即位,張堯又毫不猶豫的第一個站到了丞相王弼身後,並沒有選擇當時一手把控著朝政的王皇後那邊。

所以說他張堯,真的就是王弼妥妥的心腹重臣。

我們都知道,王弼曾經很多次的任用自己的心腹,但是後麵都沒有帶來什麼好結果,先前有個不戰而降的禹州節度使曹芳,現在又蹦出來個自己稱帝的涼甘節度使張堯。

也許是看見了王弼狼狽南逃的樣子,一下子就失去了節製自己力量的張堯,真就感覺到自己的機會來了,因此才會想要作一個一鳴驚人的成就出來給天下人看。

或許他是算準了機會,接連征戰的周同疲於應對北方幽州的陳平,而王弼又隻能遠遠的看著他沒有任何辦法,因此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但是稱帝和稱王是不同的啊。

張堯應該是思考了,但是並沒有深思過,你就這麼自以為是的當了皇帝,不說天下的藩王們服不服你,就是涼甘兩地的軍民,真的就認你這個皇帝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就在張堯稱帝後不久,就有人跳出來第一個反對他,這個人周同也十分熟悉,正是那個身在河套轄州的呼延保保,也算得上是他周同的“老朋友”了吧。

非但要麵臨著外界的危險,就連甘州境內也開始不太平起來,你張堯要幹這大逆不道的事,可不要拉上整個甘涼兩地的軍民,將來你張堯死便死了,可我們都不願給你陪葬。

因此甘州境內就有大大小小的軍閥門紛紛站了出來,要替朝廷除了這個禍患,至於其中有沒有想要取代張要的,應該也是有的吧。

但是張堯到底是王弼親封的涼甘節度使,有一點好處就是他早早的掌控住了涼甘的兵權,對於外部的危險,張堯可以用大軍拒之門外,對於內部的分裂,更能用大軍鎮壓。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那個看起來極其可笑的,張堯的大夏王朝,就這麼搖搖晃晃的從西邊升起了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