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海邊漁村(2 / 2)

女方家裏似乎也是這麼想,他們把女兒養大,從不讓她勞作,隻是等待嫁之時找一個能夠配得上的遠近聞名的好後生。

張弘張通海就是那個遠近聞名的後生,隻因他打漁比旁人多,家裏過得就比旁人家殷實。

張弘第一次看見翠翠就直了眼,兩邊老人見狀互相對視一眼,就把這件事情定了下來。

張弘心裏很是高興,可是女方翠翠卻不這麼想。

其實翠翠的父母,一直以為自己把閨女關在家裏,從不讓她出門,就能讓閨女以後嫁個好人家,過上好日子。

可是他們哪裏會知道,其實翠翠每天半夜裏,都會趁全家人睡著的時候,偷偷來到海邊的一座破船上,幽會一個人。

這個人姓劉名整,字楚玉。

劉楚玉家裏,其實並不是揚州人,劉家祖上都住在豫州,劉整的祖父,還做過豫州學正,就是鍾離翊曾經做過的那個官職。

劉家祖祖輩輩算是讀書人。

但是就在劉整的祖父做官期間,那時候偶然一次得罪了一個王氏子侄,恰好那時候又碰到了王氏剛剛掌權,所以新登大位急於立威的王弼,就選擇了聽信氏族中子侄的告狀,一怒之下貶了劉整的祖父,因此劉家就此家道中落,從一個官宦之家變成了一個流民之家。

遭到貶謫後的劉整祖父,很快就死在了路上,因而他的一家人,依照當時的律法,就不需要再走下去,即走到哪裏,就要在哪裏定居。

恰好那時候的劉整一家,就來到揚州安慶,從那以後,飽讀詩書的劉家人,就在目不識丁的張家漁村住了下來。

第一次從中原的高族大姓,變成了偏遠小漁村裏麵的普通人家,擱在誰的身上都會失落的。

而劉整的父親,這時候卻也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男人不去捕魚,家裏就沒有吃的。

所以最終劉家一家人,就全靠著劉整的母親拋頭露麵,每日去幫人家漿洗衣服,縫補漁網,換來一家人的吃食。

而劉整父子,就每天待在家裏,抱著從豫州帶來的聖賢詩書,做起了讀書學文,將來考取功名,再次回去做官的美夢。

所以說這時候的劉整,就說他是個連飯都吃不上的乞丐,也不算是錯的。

不過向來外來的和尚都比較好念經。

劉整雖然不會像村裏別的那些同齡人一樣出海打漁,但是細皮嫩肉的小書生一出場,就顯得比那些曬得黝黑的打漁郎來的養眼。

有一次,恰巧就被偶然之間才得以出一次門的翠翠碰見了。

那時候的劉整,雖然穿著相對來說比較破爛,但是勝在生得一副好相貌,又有一股儒雅的文士氣息,相比那些披頭散發的打漁少年,梳著發髻氣質溫潤的劉整,就很能吸引少女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