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單守望(二)(3 / 3)

這次的結盟,真正的目的,絕對不是說我真的信任這些草原遊牧民族,讓他們能夠幫我收複東北的土地。隻是依靠大漢強大的經濟,讓他們逐漸發展起來,變得跟匈奴東北地區主力有一拚的資本。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到時候他們一定會發生衝突。等他們打到兩敗俱傷了,我再去收拾他們。在此期間,我還要多多挑起他們之間的矛盾才好。

草原會盟如期進行了。丁胡、鮮卑、東胡、貊黎、高洋這五支主要部落的首領,在開過一個秘密會議後,終於都投入了與大漢聯盟的懷抱。雖然鮮卑部落的首領起初極力反對,但是當他見到柴極喀送給他的五百把優質馬刀和五百副大漢騎兵標準強弓(質量上其實還是比正規軍用品有所削弱)後,又聽說若不進行聯盟,大漢將斷絕與其部落的一切邊境貿易,鮮卑部落的首領終於服了軟,同意了與大漢聯盟一事。當然此事隻有各個部落的首領和少數高級人員知曉,否則傳了出去必會讓匈奴大部落與之翻臉。

這些人想不結盟也不可能,單是斷絕貿易往來,就足以讓他們迅速衰弱,被其他部落給兼並。何況結盟後,便有資格從大漢購買些兵器,這是讓他們最心動的。現在大漢兵器之犀利,早就是全草原都聞名了,就連君臣單於的佩刀,都是從某個大漢的“走私商販”那裏高價買到的所謂“將軍刀”。可惜從大漢建國初期,就禁止向草原輸入任何鐵器,雖然以往可以依靠掠奪的方式,搶到些鐵器自己打造些好刀好劍,可是如今卻不一樣了,大漢的軍用兵器不僅在幾年時間內質量提高了十倍以上,而且根本就不是一般的金屬所能打造出來的。何況現在即使想搶什麼東西,也根本搶不到。

大漢在北方邊境上,用比牛羊繁殖還快的速度,修築起了一片又一片的堡壘群落,每個堡壘的牆壁都高十五米以上,上麵還有個穹頂似的高架堡壘,外形有點像天文台,即使裏麵沒人,以匈奴人那點可憐的攻城手段,都難以進入裏麵。每個堡壘裏駐紮的士兵也不多,就那麼一二百人,每十裏甚至五裏就有一個,彼此互相呼應。起初匈奴人不知道厲害,見這些堡壘難以對付,就直接繞了過去,想要攻擊後方,哪裏知道卻被邊境城市那些用磚石搭建的高聳城牆給嚇住了。以前的城牆不過二三米高,大一點的也不過五米(古代的城牆確實如此,大部分還都是用土夯的,電視裏麵演的高N米,青石青磚壘的城牆估計都是明、清時代才會有的東西了,而且還是大城市才有的配備),如今的城牆高都至少是十五米,城牆頂上還再搭了一層小堡壘,衝上了城牆也隻有被人家從堡壘裏麵居高臨下屠殺的份。沒辦法,掉頭走吧,後路居然已經被堵死了,那麼多個堡壘群裏的士兵彙集起來,也是一支萬人以上的大軍,把你匈奴掠奪部隊的後路一抄,前後夾擊一下就全部死翹翹了。

匈奴人也想了很多辦法,來對付我們大漢的這種戰術。最開始他們想將這些堡壘一個個拔除掉,可是發現打掉一個堡壘就要付出一二千人的性命,何況這堡壘是磚石結構,你燒也燒不掉,住又不能住,這種打法實在是虧翻了。後來他們想憑借出色的機動能力,繞過整個邊境防禦體係,衝到內地去搶東西。然而這些堡壘上都配備了狼煙,看見匈奴來了就燃煙,匈奴人跑到哪裏都會被發覺,還沒來得及衝過去就先被大漢的軍隊堵上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隨著堡壘群的急速蔓延,現在想到大漢這裏來搶東西,對匈奴人來說,正迅速的變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