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終於過去了。北方新興的城市,就在與異族持續不斷的小規模衝突中,渡過了北方那寒冷的冬季,並穩定了下來。
開春,冰雪融化,已經到了該開始農活的時節。這裏遷移來的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幽州,原本就生活在北方,熟悉著北方的氣候與農時,而那些從中原、甚至是南方遷移來的居民,則在北方的“原住民”的幫助下,開始適應起北方的生活來。
東北地區雖然氣候寒冷,冬季也比較漫長,但土地實在是太肥沃了,有一點經驗的農民,都能看出那發黑的土壤中,所蘊含的秋的希望。而且大森林中那豐富的野產,亦足以讓人發出由衷的讚美。人參和貂皮,還有鹿茸,已經成為了中原地區的熱門商品,哪怕不種地,隻要拿上弓箭,到那大嶺子裏麵轉上一圈,就有可能解決一年的溫飽。趁著開春道路通暢,已經有很多商人聚集在哈爾濱城的集市裏麵,等著收購東北的特產了。
隻是目前到東北的大道還未修建完畢,交通仍然有些不方便,限製了東北特產的向外輸出。不過這條道路在數萬草原蠻族奴隸的日夜趕工下,估計在入夏後就能完成。據說這條道路連冬季最冷的時候也沒有停過工,整整凍死了五分之一的蠻族奴隸。至於凍傷的更是不計其數。不過沒人會可憐他們,在這個時代,虛偽的“仁義道德”已經被提前的打入了曆史的墳墓。
當冰雪都化得差不多的時候,對東北原住異族殘部的圍剿行動,也正式展開了。這次行動的總指揮,是一個叫做鄭弛的人。他是大漢帝國最早建立的軍事學院畢業學員之一,本人出身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當時聽說軍事學院建立,就自己報考了進去。後來鄭弛被分配到了北方對匈奴的作戰防線上,沒想到的是,這個人是個軍事天才,絕不在衛青、霍去病之下的天才。他數次以少量騎兵尾隨被擊敗逃回的匈奴大股部隊,深入草原數千裏,用夜襲的方式,擊破了數個匈奴聚居地,並以戰養戰,利用匈奴人的物資作為補給,在草原上遊走,把草原上搞到狼煙四起後,才兜一個圈子返回。
雖說鄭弛的幾次行動都有些擅作主張的味道,但他每次都巧妙的利用了命令上的漏洞,不僅逃過了處罰,還以其卓越的戰功,迅速升遷。隻是在升遷到一方軍事大員、被封到將銜之後,鄭弛就不再實行這種單路突進的冒險作戰方式,而展現出了高明的戰略指揮技巧。表麵上看起來,他手上再沒有那種讓人意外的赫赫戰功,但匈奴人卻被他死死的壓製住,其所轄防區內,任何膽敢來犯的匈奴人,幾乎都是輕描淡寫之下就全軍覆沒,且轄區內的百姓村鎮幾乎都再沒有受到過匈奴人的騷擾。
所以,我將他調到了新開拓的東北,讓他負責東北地區的軍事防禦。
早在冬季之時,鄭弛就已經展開了對東北地區的地形調查。從投降大漢的東北各異族部落那裏,鄭弛得到了東北詳盡的地理環境資料,並且轉換成了一個超精致的軍用沙盤。以此沙盤為基礎,鄭弛依靠著優勢兵力,對東北異族餘孽開展了“鐵壁合圍”的戰略。
這一招後世的日本人也用過。這是一方在擁有優勢兵力的情況下,使用大部隊嚴密交互包圍的戰法。如今漢軍處於絕對優勢,而敵方則處於弱勢,並采取了遊擊戰策略,使用“鐵壁合圍”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應對戰術。何況那些異族哪裏有後世抗日武裝部隊那樣的軍事素質,根本無法破解“鐵壁合圍”的戰術封鎖。
當然東北那麼大,不可能將兵力全麵部署分散,但依靠著新得的受訓猛禽的指引,並以此作為部隊間互相通訊的手段,然後在所發現的敵方活動區域采取此種戰法,令敵人無法逃竄。後世日本人在使用此種戰術時,也是借用了飛機這樣的空中偵查力量。鑒於東北森林茂密,部隊中的工兵還使用了大量新發明的叢林戰器具,更有一隻專門訓練過的叢林作戰部隊穿插其間,給躲藏在東北森林中的異族殘餘以致命的打擊。這也是第一支專門培養出來的地形適應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