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開拓北大荒(一)(1 / 2)

東北,哈爾濱城治下雲台縣。此刻縣令李豫正坐在案前,處理著一份公文。此刻已是冬季,外麵正下著鵝毛大雪。然而屋內卻十分暖和。屋子的牆壁,都是用空心磚所築,十分的保暖,內中更燃了壁爐,隻留了一個煙囪向外麵。

這時,李豫的妻子,端了一碗熱湯,送到李豫旁邊,道:“夫君先把手頭的活計放放,先喝碗鹿肉湯吧。”

李豫放下手中的毛筆,接過湯碗,道了一句“謝謝娘子”,便用勺子嚐了一口,“咦”了一聲,道:“這裏麵放了……”

“人參!”李豫的妻子笑道。“這東西可是被當今皇上指定為貢品,據說大補呢。咱們東北這裏這東西多的是,現在是冬季,身體容易虛弱,剛好拿來給夫君補補身子。”

李豫和他的妻子都是從中原遷移至此,隻是李豫的妻子比李豫早來了一年,對東北的風土更加熟悉而已。李豫才到此三月,與妻子成婚不過二月,這人參卻還鮮有嚐到過。

李豫便又吃了下去。人參的味道雖然有些奇怪,但他很快也就適應了那個味道,將一碗人參鹿肉湯飲盡,便覺得身上十分的溫暖,精神也振作了不少。

接著,李豫又拿起了桌麵上的公文批閱起來。李豫的妻子收拾過餐具,便向李豫問道:“夫君,你都批改了一天的公文了,也該歇歇了。”

李豫歎了口氣,道:“我受上命所托,來這東北為一方父母官,然而這東北之地卻是新拓之地,一切都要白手起家。若是稍有鬆懈,便要辜負了皇上的囑托。”

自朝廷開設科舉後,天下民間的才子,便有了一條晉身的道路。李豫是去年科舉的進士,被朝廷封到了新開拓的東北之土來,擔任一方縣令。本來李豫剛到此時,這個縣城才百餘戶人家,都是隨他一起來的,可以說是他來了以後才有了這個縣。可是隨後兩個月,竟然又有千餘戶人遷移至此,這個縣城終於不再像是個村子了。可見在這個時代,農民對土地的渴望,可謂是深入到骨髓之中。隻要能夠得到土地和免稅,寧可遷徙數千裏的路途,來到東北這個新開發的偏遠疆域。

這要得益於朝廷的法令。凡是遷移到東北的人,每一口人一律可以領得百畝土地,更免費資助第一年的耕作物資,如種子、農具、畜力,並免收三年賦稅。僅此一條,就足以吸引大批流民前往。隻是李豫所在之縣成立未久,人員剛剛大批抵達,便到了冬季,而農耕尚未開始,這些人的越冬口糧就成了問題。這也是讓李豫發愁的原因。

但好在前一年到此開墾的屯田軍隊,已經開發出了大量良田。借助著東北肥沃的土地,第一年的收成好的出奇,留下了大批存糧,足夠哈爾濱城周邊下轄數縣的人越冬之用。而且東北還存有茂密的原始叢林,裏麵自然物產極其豐富,官府也鼓勵新到之人暫時充當一下獵戶。隻是如今冬季來臨,能夠從森林中得到的物產已明顯減少,很多人的吃飯問題又擺上了桌麵。這才讓李豫重新煩起愁來。

隻是最近有人發現,二、三百裏外的幾條溪流之中,有極多魚群,隻要在冰麵上破開一個洞,撒下大網,便有滿網之魚,可以大大緩解冬季食品不足的情況。隻是近來軍情有報,夫餘和烏桓餘孽有在東北大漢新開拓的領土附近活動。這是大患,令附近村鎮之民外出受限。李豫也在向朝廷直接寫奏章,要求朝廷能夠出兵圍剿此異族餘孽,保障東北邊民的安全。

冬季的長安,雖說有點寒冷,但絕不清冷。經濟的發展,令長安的繁華程度,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而我正坐在皇宮內,看著李豫寫給我的奏章。事實上,不是隨便哪個縣的奏章都能抵達我這裏,一個國家領袖要是哪個地方的奏章都要看,那累也累死了。隻是東北乃是目前國家政策的重中之重,以後的東北,將會建設成為重工業區域,以及高精度經濟地區,就如同後世的日本一樣,結合了高度發達的經濟開發區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的寶地。當然東北的優勢,是日本那個島國不能比的,就是豐富的自然資源,隻要東北能夠按照精密開發的模式走下去,將會成為比後世的日本更加美麗、經濟產出更加豐厚的區域。

在傳統的曆史上,東北的工業化開發采取了粗放式的模式,並且過度依靠自然資源,導致一個地方自然資源枯竭的時候,依靠著這個地方的自然資源而建立起的城市迅速衰敗,經濟極速衰退;不僅如此,更大大破壞了自然環境,到頭來把東北那麼一片富饒和富有潛力的地區搞得烏煙瘴氣。東北的自然資源與開發潛力,本來都明顯勝過處於相近緯度、而先天條件並不如的日本,卻弄成那種過度依賴自然資源的單一經濟模式,以至於最後還出現了經濟大幅衰退,真是讓人唏噓。我的目標,就是盡力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雖然不知道能否達成,但我相信至少東北的開發,不會再走上原來的老路。

當然現在談這些,都扯遠了。烏桓和夫餘不過是群餘孽,不足為懼,但冬季要出兵剿滅他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東北森林茂密,想要在那種荒山大嶺中找到幾股遊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卻不是這方麵的專家,便將此奏章批發給兵部審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