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多久,兵部就有回音,說東北可以采取特殊軍事方案,在普通百姓外出采集資源時,可能遇到異族襲擊的情況下,可以采取軍事化行動方案,由軍隊出麵,帶領在資源采集方麵有專長的百姓,進行類似於屯田般性質的軍事化物資采集模式。
我對此以為然,便作了回複批示。
臘月。一支一千人的騎兵,緩步在森林中開辟出的簡陋道路上。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護送數十輛四輪馬車,前往一處河流中選定的漁場。車上搭載了冬季必要的捕魚漁具,並有有經驗的漁民隨行。這樣的捕魚行動,已經進行了好幾次,每次都是滿載而歸。東北的那些河流中,多少萬年都不曾有人前去獵捕過魚類,所以那裏麵的魚群數目,簡直是處於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每次帶回來的魚,都足夠兩三個縣分配的。隻是這些負責隨行的老漁民們,也都建議在幾條河流間輪換著下網,好給魚群在開春的時候留下足夠的種苗,這樣第二年的冬天,也就還能打到那麼多的魚。
有著騎兵的護送,似乎那些賊人也不敢前來了。這次隊伍順利的抵達了目的地。在老漁民的指示下,有有著前幾次的經驗,順著河流一路打下去,那魚真是一網接一網的拉上來,幾乎每一尾魚都有十斤以上。活蹦亂跳的魚先被均勻的扔到冰雪之上,在零下數十度的低溫下,迅速的被速凍了。這樣魚肉仍然能保持著新鮮與美味。然後被冰凍的魚被扔進了大車之內,當車子都差不多裝滿後,大家又踏上了返回的旅程。
本來寧靜的回程,忽然被一支飛來的箭矢給打破了。這支箭矢射中了一個騎兵的左臂,但好在被柔韌的軟甲擋了一下,而且準頭也有所偏差,隻是割破了點皮膚。
“是夫餘騎兵!”這些戰士是最早到達東北的人,甚至在驅逐烏桓和夫餘部落時,還參加過戰鬥。在東北地區所經受的嚴格訓練,讓他們立即采取了正確的行動。
周圍都是茂密的叢林,大部隊行動難以展開,攻擊也受到了限製。被帶出的大車,首先按照幾個部分,圍成了幾個小小的圈子,以阻擋箭矢等遠程攻擊。一部分騎兵下馬,躲入車圈之內,以負責防守,其他人則分散成很多個彼此呼應的小隊,依靠嫻熟的馬術,在叢林間穿梭,一邊躲避敵人的進攻,一邊用手上的弩箭作著反擊。
來犯的夫餘人共有五、六百人。本來他們在前麵的道路兩側已經埋伏妥當,但是一個人太激動,提前射出了一箭,才讓漢軍騎兵察覺。
雙方在叢林中,展開了一場騎兵間的混戰。因為森林的茂密,加上又降過大雪,騎兵的行動變得困難了不少,所以雙方的攻勢都展開得很費勁。然而在這場遭遇戰中,大漢騎兵取得了明顯的優勢。首先是嚴格和係統的訓練,保證了他們在馬背上良好的操縱能力,以及在顛簸下仍然能保證精準的射擊。其次,大漢騎兵在裝備上也遠優於異族。這些夫餘騎兵,雖然仿製了大漢騎兵的馬鞍和馬鐙,但十分的簡陋,他們無法用青銅甚至鐵器,打造出如大漢騎兵那樣精巧的馬鐙,隻能簡單的用皮帶做成一個套子,讓腳能夠稍微固定一下而已。這樣,大漢的騎兵,就能夠在馬背上做出比這些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異族騎兵還要複雜的動作。另外,大漢騎兵所用的弓弩,無論從威力上還是準確度上,都比異族騎兵高得多。
這樣一場戰鬥下來,終於將來襲的夫餘騎兵擊潰。這一仗,共消滅敵人三百餘人,但自身也有二百多人的損失。這一次的事件,令東北軍部做出了決定,準備在開春後,對東北大漢實際控製區內的異族餘孽進行清剿。
隻是東北地區地形複雜,到處都是生長了不知多少萬年的原始叢林,想找到那些潛伏的異族餘孽十分的艱難。
正在此時,忽然有一隻東北草原部落前來投誠了。他們叫做“高凜”,看起來似乎跟高麗人有什麼關係。不過這不是要去追查的,關鍵是,這支投誠的部落,帶來了東北特有的幾種猛禽的馴化方法。
其實很早開始,我就讓人開始培養信鴿,作為訊息傳遞的一個途徑。一個巨大的帝國,必須要有迅捷的通訊方式,才有辦法管理得了廣闊的疆域,否則最終隻能分崩離析。而信鴿通訊,在電報發明之前,絕對是最快的訊息傳遞方式了。目前帝國對各地間的政務信息交流通暢,全依賴於信鴿通訊網絡的建立。隻是在東北地區,猛禽遍布,鷂鷹、海東青等都對信鴿通訊構成了巨大威脅。所以獲得到這種猛禽的馴養方式,對東北地區的通訊網絡的完善,具有很大的意義。
而且,這些猛禽的視力極好,能夠在高空發現地麵上的許多異常現象,能夠為軍隊指出隱藏在森林中的敵人,對剿滅東北匪患可謂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