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官修的家譜: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非常了不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然而非常了不起諸葛亮卻最終被人拖死了,拖死他的人我們也知道,就是諸葛亮送給婦女頭巾衣服的司馬懿。
在同情了不起的諸葛亮的同時,難免會對司馬懿有點看法,也是嘛,打仗就得真刀真槍,衝鋒陷陣喊殺之聲震天,像個縮頭烏龜,刀往哪裏砍槍向哪裏戳?說得客氣點,水平一般般,跟無所不能的諸葛亮相比,不是一個檔次;不客氣點是一個純陰純冏的人,那就沒法再比了。沒法再比,我們也不能閑著,畢竟是他PK了諸葛亮,還是得去調查調查研究研究。
因為此時打住,就下結論,顯然為時尚早。
我們就從一份官修的家譜出發。
姓名:司馬懿,表字仲達
民族:漢
祖籍:河內溫縣孝敬裏,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政治麵貌:未出江湖前,社會青年;闖江湖成功後,頭銜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家世淵源:祖先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史記》說),名叫高陽,是黃帝孫子的兒子。司馬氏的祖先就是帝顓頊的兒子重黎,當時是夏官祝融部門的領導。到周朝,可能覺得名字長或者脫離實際,重新給起了個名字叫司馬。需要說明一點,這司馬可不是替朝中的達官貴人管馬的,而是一個重要的權力部門,是掌管全國的軍事大事的。部門重要,立功的機會自然就多,周宣王時,部門領導帶兵打了勝仗,宣王很高興,一高興就要嘉獎,賞點什麼好呢?金銀財寶,部下不缺;美女田宅,本就不少。這時,一個手下提醒了宣王,何不把部門名稱封賞給他的家族呢?既省了金錢,又顯得尊寵。
很好很好,就這麼辦。宣王覺得占了便宜,立即吩咐手下寫賜姓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維某年某月,在世官某某的傑出指揮下,一舉平定了徐方,我方大獲全勝,闕功至偉,特賜姓司馬,以旌嘉獎。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某年某月
精神獎厲害死人,普通公務員就怕這個。
言歸正傳。“……其後程柏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仰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仰八世,生征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俊,字元異。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晉書·帝紀第一》)
相信這段古文字不太難懂,大意也就是說司馬懿父親的父親的父親,姓什名誰,做過什麼官等內容。
調查就此結束,研究的後的疑問是:周宣王之後,楚漢之前,有好幾代出現了空檔,接不上了。
看來,官修家譜有點不靠譜。
結論是:相對於現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司馬懿同誌出生高貴,用一句話來講“世代簪纓,鍾鼎鳴食之家”,這樣的出生,根正苗紅,絕對是官N代。如果有誰再叫囂,“我爸爸是李剛!我爸爸是那誰誰誰!”的話,估計會被滅掉。太小兒科了,太小巫見大巫了。你以為你是誰!?官N代的司馬懿同誌了不起。
被品出來的傑出:
秦漢時,國家選才用人,主要的辦法叫做鄉舉裏選。即是由地方推薦人才,再經中央進行考察任命的一種用人製度。這種辦法選拔人才的好處在於它的標準,標準有兩個,一是看德行,二是看能力。與秦漢前的“世卿世祿”相比,保證了人才的質量,像鼎鼎大名的董仲舒,就是靠了這套標準,才得以提出他那套具有曆史意義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