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如期的來臨,楊東參加了二次考試,一次和其他同學一樣的考試,一次由語文老師和石碧玉主持的隻針對他個人的三年下期的考試,這些對於楊東來說隻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他的幾個朋友的進度還沒到三年下期學完的程度。
考完試,楊東在街上晃悠的時候去買了付春聯、一張年畫和一掛鞭炮讓楊林去縣城的時候帶給了何正鋒,算是完成上次的承諾,對何正鋒,楊東第一印象還是很不錯的,至少沒有把所謂“*”的高高在上的POSS擺給楊林和他看,倒真的很象一個鄰裏大伯一樣,雖然這中間也可能有張老爺子的原因,可楊東真的不是太在乎,在他心裏也許何正鋒是一個很不錯的合作對象,至於未來要怎麼走?是做點什麼或是無憂無慮的生活一輩子?他自己都沒有想好,他現在想的是在老媽這次回家探親的時候試探一下她的態度,再決定是否象原來一樣去太陽城還是爭取讓老媽調回縣裏。
和張老爺子融洽得近乎於或就是爺孫的關係是原來的他所沒有的,這也給了他做出許多超出年齡的出格事、說出出格的話找到了很好的借口,讓他快速得近乎妖的成長速度有了很好的理由,畢竟老爺子七、八十年的坎坷經曆不是什麼人都有的,豐富得不知道能寫多少本書了,隻是很多東西他沒在其他人麵前說而隻在張老爺子麵前並在老爺子的“指點”下小小的露了露,從而讓張老爺子知道一些而已。隻是他不知道張老爺子把他的某些話也同樣露給了何正鋒,讓何正鋒感覺到他是個很有趣、很有思想的小屁孩。
考完試又晃了幾天,楊東在拿到成績單後,把本期的那份交給了楊林,另一份他就撕了,再去陪著張老爺子扯了幾天殼子,聊了幾天白後就和楊林打了招呼,和幾個小屁孩告了個別就一個人瀟灑地回鄉下爺爺奶奶那兒去了,他不是不想留在鎮上隻是老媽馬上就要回來了,一來給老爸老媽留點空間,二來,老媽許潔對他在生活上的要求嚴格到近似苛刻讓他很受不了,經常為了點生活上的小事揍他,而他和自己老爸楊林一樣屬於長期沒人管束,都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歡讓人管得太嚴太多看得太緊,這意思就是他提前跑人了。
在鄉下就不同了,那兒有把他從小帶大的、親他勝過親子、寵他寵得要月亮不摘星星的叔叔嬸嬸,從不管他的爺爺,而奶奶則是管不住他,他也就逍逍遙遙地又過了一陣子。
過年了,大年三十的早上,楊林和許潔就回來了,吃了午飯,貼好春聯,一家人就樂樂和和地開始宰雞殺魚、煮著臘肉、香腸,蒸著扣肉,摘著青菜,豬頭肉、豬耳朵、豬蔥嘴(豬肝的鼻拱)也在大鐵鍋裏不停翻滾。
楊東的兩個小堂弟也在院子裏打著、鬧著,玩著玩著,兩個小屁孩就玩得不見了人影,可能晚上回來又是一頓臭罵等著他們;楊東開始還想給家裏幫點忙,被大人們嫌棄他不會做而且動作還很蝸牛,屬於越幫越忙的那種,就把給攆開了,於是他就搬了張凳子陪坐在裹著軍大衣坐在堂屋屋簷下抽著葉子煙的爺爺身邊。發了會呆,無聊的他就跑到隔壁的三叔公家聽他講古論今、討論江湖大事去了,直到傍晚奶奶在堂屋門口大聲喊他的時候。
等兩個小堂弟回來時,一頓臭罵早就等著他們了,教育完了兩個小堂弟,嬸嬸又給他們抹了抹臉,帶到屋裏換了一身新衣服才重新出來。
正式過年了,屋外,楊林把五百響的鞭炮撕開掛在涼衣架叉上,舉了起來,楊均則配合地用火柴點燃了鞭炮。
在五百響的鞭炮“霹靂啪啦”響個不停時,一份份已經做好的蒸菜、涼拌菜、燉菜如流水般端上了堂屋的八仙桌擺放好,碗、筷、勺、酒杯也都整齊地在桌上擺著。
鞭炮響完,一家人就端出豬頭肉、酒、還有些水果等準備好的供品在堂屋的神龕下擺放好,點燃香,每人一支,舉著香對神龕三鞠躬後,把香在香缽裏插好,然後爺爺蹲了下來,抓出一把裝在簸箕裏的他自己用鑿子打的紙錢點燃,輕輕放在神龕前的地上,一邊嘴裏不停地輕聲呼喚著他能記起的先輩們的名字,一邊不停地將簸箕裏的其他紙錢放進地上燃燒的的紙錢中,楊林、楊均和最小一輩的老大楊東則圍上去也抓著紙錢在燒,同樣也輕輕地呼喚著家裏先輩們,其他人則按輩份大小站在爺爺的身後肅穆地站立著,給家裏已經過世的先輩們燒完紙錢後,爺爺最後把酒杯裏的酒也慢慢地灑在紙錢灰上,祭祖結束。
八仙桌上,爺爺、奶奶坐在上位,楊林、許潔坐在爺爺奶奶的右手側麵,楊均和嬸嬸粟珍坐在左手側麵,三個小屁孩則在下位呆著。爺爺端起酒杯說:“家裏除了小華外人都齊了,你們不管是在外的也好,在家的也好,大的也好,小的也好都辛苦了一年,也都有自己的收獲,今天我們總算是一家人團圓了,來,大家都來喝上一杯,預祝我們家明年更好!”說完首先喝了一口,其他人也跟著喝了一口,然後從小輩的老大楊東開始,一家人輪流向長輩們敬酒,酒敬完,奶奶、媽媽許潔和嬸嬸粟珍則起身去做熱菜,桌上的其他人則開始自由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