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節 無情 有情 (求推薦)(1 / 3)

傾盆大雨已經在整個嘉陵江流域連續下了好幾天了,洶湧暴漲的河水已經把李家鎮的碼頭完全的淹沒了,還來勢洶洶地頑強地跨過了下河街、上河街繼續上漲著,李家鎮是保不住不了,公社大院已經進水成了水中樓閣,這還是托去年冬天把嘉陵江本縣段好好地整治了一回的福,要不,誰知道已經是什麼樣子的了,這嘉陵江整個流域沒有防洪護堤,有的,也隻是一些簡單的防治水土流失的石籠堤,還是伸到江中間的那種,沒有一點防洪作用。其他,兩岸要麼是河流衝積形成的衝積河灘,肥沃得流油,讓人妒嫉,要麼就是懸崖峭壁,壁立千仞,洪水經過陡壁的阻攔和加速,氣勢更加囂張,衝積河灘上的房屋、莊稼早已經淹沒在滔天的洪水之中,被洪水夾帶著衝向下遊。

這場災難還是如期而至了啊,是的,這是一場造成了幾十萬人遊離失所,伍千多人死亡和失蹤的災難。望著前麵不遠處洶湧而來的河水,又看看扶老攜幼的逃難人群,楊東生出了有點痛恨自己早知早覺,有時對未來的無知從感情上要遠好過對未來的清醒,不會因為自己無力改變的殘酷現實來折磨自己,楊東把手中的飯盒遞給了何兵,讓他幫自己洗洗,就跑了,楊林在幾天前就到河對麵的水門公社檢查供電線路去了,洪水一上來,過不了河,回不來了,隻能呆在那邊,公社廣播站還是在絲廠電工的幫助下才搬到絲廠上麵來,廣播站工作上的事也隻好是楊東拉著姑姑楊芳兩人一起頂上去了。

李家的整個救災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組織方案是胡文庸在楊東的慫恿之下提出來的,整個組織分為民兵組、醫療組、宣傳組、後勤組,各負其責,公社謝明書記總攬全局。在洪水到來之前就通知了靠近河邊的幾個大隊,讓他們組織群眾收拾好家當,已經做好了撤人的準備,而選擇好的用來安置受災群眾的地方也開始預防性地做好了準備。

另一邊,絲廠倉庫門口,在公社民兵維持下,長長的隊伍還算是有序地在挪動著,等待發放被子、衣服、塑料布等等救災物資,這山頭上的嘉陵縣第八中學和絲廠、酒廠、榨油廠、糖廠等幾家也不管是隸屬於誰的社辦企業都已經全部停產,車間、教室、宿舍、辦公室、倉庫等能清理出來的都被清理出來,零星的一些帳蓬也搭在了操場等空地上,用來安置受災人群。

長長的隊伍繼續慢慢地向前挪動著,石碧玉已經有些麻木了,一整天就坐在這登記著物資的發放名單,手寫得都快沒了知覺,抬起頭,天空陰沉得嚇人,又要下雨了,

“石老師,請登記一下。”聽到胡文庸有點焦急的提醒和催促聲,有點走神的石碧玉重新埋頭登記了起來,

“胡主任,可能還要增加幾個發放點,你看,天又陰下來了,要下雨了。”石碧玉一邊登記著物資領取人的基本家庭資料,一邊對胡文庸說著,

“嗯,”胡文庸看了看陰沉的天空,轉身又去安排去了。

幾天前,何正鋒到李家來檢查救災的準備情況時,楊東提出了選出幾個群眾來登記和監督救災物資的發放情況,他們買回來的救災物資捐給了縣裏,被縣裏並在李家的救災物資中一並發放,楞了一下的何正鋒還是答應了他的要求,於是,石碧玉就坐在這兒開始登記物資的發放。

謝明惱心的站在路邊上,路上,受災人群還在不斷地在民兵的幫助下快速地向山上湧去,拖家帶口,提著、扛著、背著,壇壇罐罐,能帶上的都帶上了,在他眼裏這嚴重地拖慢了救災的速度,但也很無奈,他十分的理解這些人的心理。五十幾歲的人,這幾天每天沒有超過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著急呀,感覺自己的精力真的是不夠用了,本來是看不慣包產到組,沒想到現在居然又搞起什麼包幹到戶了,包完了還要他們這些公社幹部做啥?看不慣這些的謝明便在家以養病為借口躲著不想出來,前段時間,看到連綿大雨沒個停就很擔心,接到縣裏的洪災警報後,也不裝病了,匆匆忙忙地跑回了公社,組織和安排起抗洪救災工作,他的病自然也好了。

“快點,快點,再快點,沒看到快要下雨了嗎?你們TMD把這些破壇壇罐罐背這麼多幹嘛呀?啊!”望著陰沉得快要擠出水來的天空,開始打雷了,他十分著急,朝著人群大專地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