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節 門檻 (求推薦)(1 / 2)

對於本就沾親帶故的五戶家庭來說,上一輪協議期幾家人合作得相當滿意,簽訂新一輪的聯營合作根本不會有什麼障礙,直接翻著協議改改日期就可以了。

現在的問題是有相當多的人想參加進來,人多了,規模是大了很多,但人心也雜了,未必就有現在那麼同心;不加入新人也有難題,想再擴大生產就受到土地和勞動力的限製,而生產環境又把專業化前景無情地給抹殺了,田有點,土有點,山也有點,什麼都有點但什麼都不多,任何一樣都做不可能做大,這一年半的合作能賺這麼多的錢說穿就是靠多種經營取得的,而且把多種經營能力發揮到了極限,要不,在楊東鼓動下,以他們的保守也能甩進去一大筆錢合辦沙場,對於相對保守的他們來說基本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點,整個原來生產隊的人幾乎是家家沾親,戶戶帶故,70%的人都姓楊,不要說五百年前,可能一百年前就是一家人,包括附近幾個隊的楊姓全是三百多年前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北來的楊姓一家人開枝散葉的結果,都是一個大家族的人,這人情關根本就過不了,能咋辦?

大家經過一年多的經營,都很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困難,在楊均的主持下,最後經過討論和最後舉手表決,四比一的結果就是五戶人同意新一輪的聯營合作加入新的家庭,擴大聯營合作規模,聯營後的關鍵問題是如何進行有效地管理。

楊均說的十分尖銳,如果規模擴大,即便不是象過去生產隊那樣的模式來組織生產,誰能保證不會出現出工不出力,等著別人出力自己偷懶,這樣會帶壞一大幫人,加上彼此沾親帶故說也不好說,很容易好形勢也要搞成爛攤子。

幾家人在那兒討論了半天,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楊東隻是靜靜地坐在楊均的身邊,安靜地聽著,到現在為止他也沒有發表任何言論,他坐在那兒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如果管理不好,沒有人會去尋找失敗理由,隻會盯著失敗這個結果,那麼五戶人以前積累的威望和吸引力將蕩然無存,甚至賠上老本都不是沒可能的事,楊老爺子和張遠亭老爺子兩個人吃飯就出去了,也不知道到什麼地方轉悠去了,沒有摻合他們的事,現在的張老爺子過得相當滋潤,都快忘了自己的家到底在哪兒了。

“其實也沒你們想象的那麼難。”

一直沒有說話的楊東,突然說出一句話打斷了其他人的討論,

“解決合作規模擴張帶來的問題關鍵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的看法是不要把原來的聯營體解散後和其他家庭重組,而要在五戶人重新簽訂聯營合作協議後,按設置的門檻來增加新的家庭,方法就是製定出一套相對比較完善的管理製度作為門檻,願意遵守的就加,不願意遵守的就不加,保證原來聯營合作的延續性。”

“那這套製度怎麼製定?”其他幾個想了一會兒,楊東的堂叔楊漢問道,

“我想至少要包括加入和退出、投入的計算、勞動力管理、財務管理、分配製度、管理機構、糾紛的解決等幾個方麵的內容。”楊東也沒客氣,既然是想引導著這個聯營體朝著企業化經營的方向發展,他便把一些能讓兩者聯係起來的公司管理框架說了出來。

“哦,楊東,你詳細說一下。”楊均他們不明白這些東西,感覺楊東說得太多了點。

“嗯,我給你們一樣一樣的解釋,你們看看合適不合適,首先,我們說這個加入和退出,說的是允許加入新家庭和退出聯營體的辦法,其實,就象剛才大家投票一樣,五戶人,四戶同意,達到了80%同意,就可以接納新的家庭進來,以後再發生這樣的事,聯營體投票,如果有多少戶或多大比例同意後才能加入或退出。”

“新進入家庭的投入計算就按原來的協議執行就可以了。”

“勞動力管理也是分為增加、退出、日常管理和獎罰製度幾個小方麵,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要長大的,到了什麼樣的年齡允許參加聯營體的勞動,應該有個明確的說法,不要搞個十三、四歲就要參加勞動,這對孩子沒好處,同樣對聯營體也沒好處,十三四歲能做得了多大的事?每增加一個勞動力需要什麼條件?還有,如果有人想退出,不管他是想出去闖江湖還是做生意該怎麼處理,還有就是多大年齡就自動退出勞動,比如是60歲或是65歲,如果到了年齡還要參加勞動又該怎麼處理;其他的我想你們都知道,不用我多說,我唯一要提出的就是的懲罰裏應該加上一條開除的規定,開除不是把家庭開除,而是把所懲罰的人開除。”

其他人都點了點頭,楊東繼續說道:

“財務管理、分配製度和糾紛解決辦法可以照搬上份協議裏的內容。”

“最後說的就是管理機構,我認為可以分為聯營體的家庭大會,大家都是入股的也可以叫股東大會,是最高的管理機構,負責如經營生產方向、製定目標等重大事項的決策權,處理問題還是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處理,其次是管理委員會,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但加入聯營體不到一年的家庭沒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因為他們對聯營體不夠熟悉,管理委員會負責聯營體的日常管理,再下麵就是各個方麵的具體管理人員,由管理委員會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