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作弊,考不上就考不上唄,考不上秀才的讀書人多的去了,幹啥要弄虛作假,功名沒了,名聲毀了,前途也沒了,還要蹲大牢,多不劃算啊。”
“好歹是個會認字寫字的,就算讀書讀不出個名堂來,也能到鎮上找個活計,給人當賬房先生什麼的,也可以收幾個學生當教書的先生,村裏還沒私塾先生呢,養家糊口總是可以的。”
雲秋梧搖著頭,表示不能理解陸明科舉舞弊的想法。
陸遠知道自家小夫郎說的很有道理,很多人苦讀書也讀不出個名堂來,所以中途放棄的不少,即使不種地,也能憑借讀書識字的本事找到一條活路,好多人是大字不識一個的。
但這些道理放在陸明身上顯然是不適用的,因為他是一個心氣高傲,自視不凡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平庸之人,便是不讀書了,也不會放低身段去當什麼賬房先生,什麼教書先生,他看不上,估計除了當官,他什麼也看不上,有村民請他念封信,都要給五文錢,不給就不念,要是請他寫點什麼東西,那筆墨費就更高了,關鍵是人家給錢了還要擺出一副勉為其難的的樣子,要人三催四請的,好像多為難他一樣,平時有人和他打招呼也是愛答不理的,對比一下桃溪村的另一個童生劉元清,那可就要好打交道多了,同樣是讀書人,劉元清就沒有這麼目中無人,總是鼻孔朝天地看人。
所以陸明是一定要考上秀才的,不然他就要在桃溪村這個小山村呆一輩子,小小的桃溪村哪配得上他的鴻鵠之誌,甚至是秀才也不一定能走出小山村,還得再更進一步往高處爬,隻是他心高氣傲,但沒真本事,隻能動些歪心思,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隻要做過,就會留下痕跡,做壞事更是如此,被抓住了也是活該。
要是陸明靠作弊都成了秀才,那豈不是對其他的讀書人不公平,是對考上了秀才的人的一種侮辱,更是對那些刻苦讀書,本來有望考上卻被一個騙子擠下來的書生的一種莫大的諷刺。
桃溪村一共就兩個童生,折進去了一個,所幸還留下一個,劉元清在縣城考完試後沒幾天就回來了,這些天幫著家裏人春耕,村裏人對此也見怪不怪,不覺得一個讀書人下地幹活兒有什麼稀奇的,因為劉元清是從小到大在讀書之餘,尤其是農忙的時候,是會放下書本,走出書屋,給在田地間揮灑汗水的家人搭把手的。
劉元清人老實本分,不走那些歪門邪道,所以沒出事兒,但陸奶奶卻覺得有貓膩,天天嚷嚷著劉元清肯定也作弊了,隻是運氣好,所以沒有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