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高中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免不得在一起亦真亦假的寒暄,現在各自所從事的職業自然是大家重點要談論的部分,同學關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筆人脈,因為其中不止涉及到利益關係,而更重要的是因為那裏麵有我們共同的過去,千金難買的回憶,因此少了一些市儈,多了些溫情,在這現實的經濟社會更是顯得難能可貴。我還記得輪到我自我介紹現狀時,總是重複重複再重複,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還有我這一類的單位,待到我隆重介紹我其實是幹考古工作時,大家才更為踴躍的提問,把現場變成新聞發布會,而話題不外乎我挖墳早就發達了,考到的東西都讓我搬回家了,哪天讓大家開開眼吧。我真要暈了,暈之前還要罵罵這些無知無牙無趣的家夥,我是考古的,又不是盜墓的,我發什麼發呀?《文物保護法》第34條第3款:考古發掘的文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若違反此款,《民法通則》將不再維護他的權益,以後由《刑法》接管對他實施24小時無差別貼身保護了。我吸取了教訓,以後凡是這種場合我是低調低調再低調,可沒辦法,人帥不是錯,隻錯在我的職業在當下社會太拉風了,特別是現在盜墓意識人人普及,盜墓小說滿天飛舞的時代,我是幹考古的在很多人眼中直接和我是盜墓的是畫等號的,時間長了,我終於承認了:我就是傳說中的摸金校尉,誰再得罪我,小心以後我挖了你家的祖墳。
其實我們縣一級建置的考古單位是正經八百的小麻雀,小到上級常常會忘記我們的存在,但小也有小的好處,對於我這種比較崇尚自由的精英來說,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散漫,隨著黑連高速鐵路項目的開工,我的幸福時光終結了,取而代之的是漫長的期待,期待什麼?當然是早點完工回家睡覺了。在我國大型的基建工程正式開工之前,都要配合基本建設進行考古發掘,我們這項目也不例外。由於工期短,時間緊,任務繁重,我們這些小魚小蝦也被統統趕鴨子上架,彙集到這場浩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考古的洪流中來。而我因為有點基礎,也被組織上隆重地委任為黑連鐵路考古發掘第158處處長,聽聽,是“處長”。既然領導信任,咱就要全力以付地去幹,咱是懶,又不是傻,一定要幹出點成績來。在熱血的湧動下,每天周而複始地踏查、走訪、打探鏟、挖坑、畫圖、照相、修複等等,忙得不亦樂乎。成績是有,但說實話,考古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考古事業能有今天這麼受大眾矚目,應該說要感謝央視的《探索發現》欄目將公眾的目光都聚焦到考古這項偉大的事業中來。但《探索發現》隻是反映考古過程中的一小部分,且總是把最精彩的部分展現給觀眾看,卻把其中最枯燥的最程序化的東西省略開去,弄得多數人天真地以為考古真的就是挖個坑、去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然後大箱大櫃出財寶。大家通常關心的是墳墓裏埋的是誰?陪葬的東西多嗎?值錢嗎?從這幾天來圍觀的群眾表現就能知道,受《探索發現》影響,大家都對考古有極大的興趣,但興趣還是集中在陪葬品上,一看到隻是不停的出土陶罐陶盆陶俑,連倉庫都是泥製的陶倉,傳說中的財寶總是不露麵,頓時失去了興趣,圍觀的人群逐漸散去,我也樂得清靜,終於可以安安靜靜地工作了,這才是我自己的舞台。
頭上有青天
腳下有大地當然也會有別的比如:他家屋下有座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