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忠誠與能力哪個更重要?(2 / 3)

果然,奕見了道光,把治國方針說得頭頭是道,道光十分滿意。而奕聽到道光說自己年老多病,不能處理政務時,立即聲淚俱下,泣不成聲,啥話也說不出來。道光帝見了,心中十分感動,認為奕“仁孝”,靠得住,可受大任。於是下定決心,立奕訪為太子。不久,道光去世,奕訪就順利地坐上了皇位。

奕訴的能力,道光當然不是沒看到,但他認為,對自己忠誠,是比能力更為重要的素質。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培養提高,也可以讓別人來輔助,但一個人的品行卻是很難改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當然要把國家交給他最信任的人。

鹹豐靠一顆“仁愛忠誠”之心坐上了皇位,所以他對臣下的忠誠也特別的在意。當時有一個大臣叫金安清,以“才氣恢張,議論雋邁”著稱,是一個大能人,尤長於理財。金安清曾屢次求見曾國藩,竟然被曾國藩連拒了七次。

曾國藩是正人君子,豈會如此不給人才麵子?這是因為曾國藩知道,這人太能說會道了,倘若見了麵,“一見必為所動”,難保不被此人牽著鼻子走,還是不見保險。但後來,可能是覺得人才難得吧,曾國藩還是讓金安清做了他的幕僚。

有意思的是,曾國藩對這位手下十分恭敬。有人覺得奇怪,便問原因,曾國藩說了一句名言:“此等人如鬼神,敬而遠之可也。”這人有才而無德,重用自然不會重用,得罪卻也不敢得罪,要被他算計起來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不如“敬而遠之”吧。

後來這金安清想在京城發展,買通不少重臣向鹹豐皇帝遊說。鹹豐也知道這人極為能幹,有心要重用他。謹慎起見,他問了一下軍機大臣文祥。文祥說,此人確是有才,但“心術不正”。鹹豐一聽,當下大怒,不但“一票否決”,還下令把金安清遣回原籍,交給當地官員嚴加管束。這金安清生在鹹豐朝,也隻怪他自己運氣不好。

一個皇帝的心態是這樣,其實絕大多數大大小小“老板”的心態,也是這樣。在上級的眼裏,忠誠往往比能力更為重要。這其實是很自然的事。一個人如果隻是能力強,今天可以為我所用,明天可以為我的競爭對手所用,這樣的能力又有什麼意義呢?說不定能力越強,傷害越深,領導能放心用你嗎?

我認識兩個棋友,是一個公司的,一個是領導,一個是中層。這中層精明強幹,能說會道,工作做得好,人也很“活絡”,很得領導的欣賞。領導就經常讓他陪著下圍棋,也是把他當自己人了。

某日招待客戶後,兩個人都有點醉意,就又在領導辦公室裏下開了。棋到中盤,這中層大概真喝得有點多了,竟然下了一著不可思議的“昏招”,眼看好局痛失,正懊惱得不行,恰好領導起身接了個電話。可能事情有點複雜,一打打了十來分鍾。

領導打好電話,落座後微微一愣,發現一個棋子移動了一格。領導不動聲色,照樣把棋下完。但從此之後,慢慢地把這中層疏遠了。他說,這人下棋可以欺騙我,工作中也可以欺騙我,能力再強,也不能用。

宋代的大文學家司馬光,曾把人分成四種:有能力的小人,有能力的君子、沒有能力的君子、沒有能力的小人。

世界上的人,大多是“有能力的小人”和“沒能力的君子,”而對這兩種人,司馬光說得很明確,寧可用沒能力的君子,也比用有能力的小人強得多。因為有能力又沒德行的人,具有更強的破壞力,風險太大。司馬光的觀點,其實就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主流觀點,簡單地說,這叫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製錄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