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成語之一了。本來,這毛遂不過是平原君三千門客中的一個,三千分之一,有他不多沒他不少,連浮出水麵的機會也沒有,所以三年下來,還是三千分之一。一日,平原君要挑選二十個文武雙全的門客,隨他到楚國,說服楚國跟趙國一起抗擊秦國。可挑來挑去隻挑出了十九個。這時,這個毛遂就自告奮勇,要求做這第二十人。平原君一行人到了楚國,楚君猶猶豫豫,說了半天就是不肯答應。關鍵時刻,毛遂挺身而出,又是陳說利害,又是以死相威脅,終於讓楚王承諾出兵,立下了大功。
毛遂毫無疑問是個有本事的人,但他如果不向平原君主動請纓,那麼就沒有了後麵的故事,他很可能還是像三年前一樣的默默無聞。
正是他的大膽爭取,為自己創造出了機會,才得以做出了名留青史的事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在平原君的三千門客中,或許還有人像毛遂一樣的絕世之才,但他沒有像毛遂這樣站出來,以後也再沒有了類似的機會,最後隻能是默默無聞,鬱鬱而終。
毛遂之所以成為毛遂,隻因為他在關鍵時刻勇敢地站了出來。向上的機會,從來就不是等來的,而是爭來的。
認識一個小夥子,方方麵麵都還挺不錯的,就是性格有點內向。一次,公司要從內部選拔一個中層管理人員。他比較來比較去,論資格、論業績,都覺得應該輪到自己了。事實上,競爭對手也不多,有的還是剛入職兩年的新人,看起來把握挺大的。但最後,他還是落選了。
小夥子怎麼也想不通,就私下多方打聽。這才得知,他本來是重點人選,但在最後討論時,拍板的上司竟對他的樣貌都感到很模糊。原來小夥子這幾年來,在公司裏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偶爾碰見上司,不是匆匆走過,就是低頭躲開,三四年下來,連話也沒說上幾句。這人能力如何,上司心中實在沒底,隻好先放一放再說了。
要說委屈,可能是有那麼一點。但站在上司的立場上,這其實也是很自然的。上司對你連印象也沒有,他怎麼敢來用你呢?斯坦福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傑弗瑞·菲佛教授說過:“人們喜歡他們記得的東西,在很多情況下,人們記住了你,就等於他們選擇了你。”記住了你,就等於選擇了你。不記住你,就等於放棄了你。看看,記住就是這樣的重要。
像這個小夥子這樣的情形,其實並不少見。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工作了三五年,還是基層小螺絲釘,明明工作很努力,上司眼裏怎麼總沒有我呢?
實事求是地說,一個公司,一個部門,上司隻有幾個,而部下卻有幾十個上百個,上司不可能對每個部下都很了解。現在的上司都很忙碌,遇到個別臉盲的上司,確實可能連你是誰都記不住。要讓上司的視野裏有你,首先就得冒出來,站到前排來,必要時,還得大大方方地亮上一個相。
南宋時的虞允文就是這樣。
虞允文開始時的運氣並不大好。宋朝的名人,大都是少年得誌,但這個虞允文,到了45歲才勉強中了進士,在官場上熬了七八年,到52歲時,才做了中書舍人這樣一個中下級官員。眼看這一輩子就這麼平平淡淡地打發過去了,然而,在他等著退休的時候,機會來了。
那是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南宋自從紹興十一年與金國議和後,太平的日子過了二十年,大家都在忙著享樂。但金國不樂意了。金國新上任的皇帝完顏亮,發兵60萬,氣勢凶猛地殺了過來。一路勢如破竹,宋軍紛紛逃跑,完顏亮一下子就渡過了淮河。宋高宗慌了手腳,竟然想放棄都城杭州,溜之大吉,在大家的勸阻下才決定發兵抵抗,於是任命老將劉錡鎮守揚州,抵禦金軍。但63歲的劉錡年老多病,隻能躺在擔架上喝粥養病。劉錡就讓一個叫王權的將軍替他指揮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