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來看望他的朋友說:“任他燎原火,我有翻江水。想我嚴某什麼大風大浪沒經曆過,這回也定是逢凶化吉。唯一的擔心是沈煉和楊繼盛的舊案,如果被翻出來,那我就死定了。”這沈煉,就是電影《繡春刀》裏的錦衣衛沈煉的原型。不過當時的大奸臣是嚴氏父子,而不是電影中的魏忠賢。沈煉和楊繼盛上奏彈劾嚴氏父子,結果被迫害下獄,慘遭殺害。
嚴世蕃這話傳到了三司長官的耳中,他們一聽大喜,這姓嚴的命裏該絕,自己送了這麼個罪名上來。於是三位“長官”擬好了一份試詞,也就是判決書,拿了來請徐階審閱。徐階看了,嗬嗬一笑,對三人說:“你們這是要救嚴公子呢,還是要殺嚴公子?”
三人大吃一驚:“徐大人您這話說的,叫人聽不懂哪。”
徐階說:“按照這判決書,嚴公子明天就可以出門了,你們三位說不定倒關了進去。”
這三位聽徐階說得這麼嚴重,一下子都愣住了:“那徐大人您倒說說,這審判書怎麼個寫法呢?”
徐階又是嗬嗬一笑,從袖子裏拿出一張紙:“知道你們會這麼寫,我呢,早就替你們寫好了。”
徐階的這份判決書,寫明了嚴世蕃的四大罪狀:一、嚴世蕃在老家南昌占據了一塊有王氣的土地,蓋了一座府邸,比王府還氣派;二、嚴世蕃與一名親戚在京城聚集亡命之徒,訓練私人武裝,圖謀不軌;三、嚴世蕃勾結倭寇,糾集了死士五百人,企圖外逃日本;四、嚴世蕃有個叫牛信的部下,本在山海關把守邊關,最近忽然逃往北方,企圖勾結外敵。
那三位部長看了麵麵相覷,不明所以。這幾條罪狀,雖都是死罪,卻經不起細細推敲。比如如果要亡命東洋,就沒必要在家鄉大興土木;倘要勾結外敵,自然是裏應外合,為何要隻身逃出山海關?把這些道聽途說之詞寫到判決書裏,真是對不起自己三司長官的職業精神。但徐階說天機不可泄露,你們照寫就是。
據說,嚴世蕃在獄中一開始探聽到三司的詞內容,哈哈一笑說,看來是有救了。後來再看到徐階擬定的文本,頓時癱倒在地,驚叫道:“這下死定了。”果然,嘉靖皇帝看了奏章,龍顏大怒,他平生最痛恨的,就是“犯上”與“通倭”。嘉靖立即下詔,以“裏通外國,企圖謀反”的罪名,判處嚴世蕃死刑,也不容嚴世蕃申辯,更沒有什麼取證、對質,快刀斬亂麻,把嚴世蕃給殺了。嚴世蕃父親嚴嵩的官職也被一抹到底,兩年後嚴嵩淒涼 死去。
徐階為什麼能順利地殺了嚴世蕃,不是他擬的罪名有多麼高明,高明在於他沒有就事論事,而是看到了嚴世蕃背後有一張臉,那就是嘉靖皇帝的麵子。
嘉靖想不想殺嚴世蕃?當然想殺,但前提是不能影響自己的威信,不能傷及自己的麵子。要知道,嘉靖這個人,是出名的“right先生”,不是說他是真命天子,而是說他總是對的。
《明史·奸臣傳》說:“(嘉靖)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頗護己短。(嚴)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也就是說,嘉靖這個人,就是死要麵子,最惱火別人說他錯了。所以,嚴嵩要想害人,隻要抓住嘉靖“護短”的心理,挑撥是非,煽風點火,激怒嘉靖,就能借嘉靖之手把人給殺了。
譬如楊繼盛上奏彈劾嚴嵩,奏章中所列嚴嵩罪狀,證據確鑿,嚴嵩根本沒法抵賴。但老奸巨猾的嚴嵩,抓住奏章中“或問二王(裕王、景王),令其麵陳(嚴)嵩惡”這句話,對嘉靖說,這人跟太子結交,攀上高枝了,眼裏哪還有你皇上?嘉靖一聽勃然大怒,根本不管奏章中說了什麼,不由分說就降旨將楊繼盛逮捕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