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順便說一句,現代人看到割發代首,會覺得太輕描淡寫了,割發算什麼,我一個月還剃一次光頭呢。但在古代,割發是一種嚴重的傷害行為。古代男人都是長發,用簪子固定住,剃短發的隻有一種人,那就是奴隸。有一種刑罰叫“髭”,就是把男人的頭發給剃去,放現在,比“罰酒三杯”還輕鬆,但在“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古人心目中,已是對心靈對形象極大的傷害。所以曹操的“割發代首”,看似即興表演,其實分寸也是拿捏得十分到位的。
回過頭來看看,曹丞相這個大領導犯錯誤,眼看免不了一場尷尬,但郭嘉郭軍師,就是有本事,把一場“事故”變成了一個“故事”,把一個“危機”變成了一個“機會”,把一次“違法”變成了一次“普法”,啥叫“情商”,這就叫“情商”。後來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痛哭流涕,說“痛哉奉孝,哀哉奉孝”,對啊,這麼善於糾正錯誤的手下哪裏去找啊?
自然,我們不是郭嘉,沒這個本事。有這個本事,也沒運氣碰上曹操這麼個絕世梟雄。我們是普通人,搭上的也是個普通的領導,領導一向是英明的,忽一日犯了個錯誤,怎麼辦?不說吧,對不起領導,也對不起自己的職業良心;說吧,領導怪罪下來,豈不是自討沒趣,平白無故地得罪了領導。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這真是個大問題啊。
怎麼辦呢?我來告訴你,對策就是: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就是以“不打臉”為中心。
不打臉,就是不打領導的臉,也不打自己的臉。
比如吧,領導在會上把滇讀成了鎮,你舉手說:“報告領導,你錯了,這讀作diān。”領導被結結實實打了一回臉,你呢,也痛痛快快打了自己的臉。當然,這是打個比方,沒人會傻成這樣,我是說,切忌在公開場合直接指出領導的錯誤。你跟領導其實是綁在一塊的,在公開場合,領導和員工都是一體的,代表的就是本公司的形象,維護領導的形象也是維護自己的形象。領導丟臉,你也丟臉,連你的同事也跟著丟臉。古人說“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就是這個意思。你打了領導的臉,別人不會說你是勇敢、耿直,而是說,這公司怎麼會有這麼二的人?或者說,這二貨是存心要出領導的醜。那你要是一聲不吭呢,見死不救不厚道就不說了,領導有朝一日出了洋相,心下還是要怪你。
其實挽救領導的形象,也是一種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你看人家郭嘉,曹操犯了錯誤,他不但有根有據地給挽回了,還趁機給領導臉上貼了金,這就是高明。像行軍主簿這樣光會說:“丞相豈可議罪?”他以為是拍馬屁,其實還是在打曹操的臉。所以,說還是不說,怎麼個說,要圍繞著一個中心:不打臉。
四個基本點,第一個基本點是:可說可不說的,不說。這個比較好掌握,雞毛蒜皮的,無關緊要的,搞錯就搞錯了,隨他去。比如我認識一個女領導,挺優雅的一個“文藝中年”,也讀過幾本書,可老是把好萊塢大明星奧黛麗·赫本說成奧麗黛·赫本,大家也就隨她去,誰也不當回事,偶爾私下裏開玩笑,也會“奧麗黛”“奧麗黛”地相互調侃幾句。反正隻要不到好萊塢去演講,就出不了什麼事。這叫“難言之隱,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