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說:“你們有所不知,盧杞這人很有才能,但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他的長相很難看,半邊臉靛藍,好像廟裏的鬼怪。你們小女人不知輕重,見了這半邊藍臉,一定要笑出聲來,他就會記恨在心。他日一旦得誌,定會報這一笑之仇,那時我的兒孫們沒一個活得了。”郭子儀果然是老江湖,後來盧杞做了宰相,過去看不起他的、得罪過他的,全遭到了報複,隻有郭子儀一家毫發無損,因為盧杞覺得郭老令公當年很看得起他。
跟老江湖郭子儀相比,另一個宰相楊炎的功夫就差了點。那已是盧杞官至宰相後的事了。楊炎在當時以文章辭藻華麗,擅長起草詔書出名。楊炎看盧杞長相醜陋,又沒有文學才能,雖是同朝執政,很瞧他不起。遇到需要兩人一起出麵的場合,楊炎就借口生病不出席。兩人一起吃飯時,楊炎總想方設法不跟盧杞同席。盧杞認為這是對他的羞辱,懷恨在心,他先是刻意提拔與楊炎有宿怨的嚴郢為禦史大夫,授意他找楊炎的“茬子”。
楊炎的兒子很不成器,經常違法亂紀,又私自接受賄賂,嚴郢就以此案為突破口,不遺餘力地查到楊炎頭上。楊炎修家廟時,請人把他的一處私宅賣給了官府,嚴郢認為價格賣得太高,是以權謀私,叫大理正田晉處理。田晉認為這罪同索賄,應剝奪楊炎的官職。按說這已是從重從嚴了,但嚴郢很不滿意,把田晉貶為司馬,另請別人審理,最後判為:“監主自盜,罪絞。”接著,又有謠言說,楊炎所建的家廟,基地有王氣,楊炎必有異圖。德宗聽了更加惱火,把楊炎流放崖州,沒等楊炎走到崖州,德宗又下詔賜死,楊炎在五十五歲的有為之年就這麼死去了。楊炎之死,就是他沒有學到郭子儀對付小人的辦法。
盧杞是有名的小人,郭子儀是出名的君子,君子見了小人,不是怒喝一聲,,你這無恥小人,快快滾出去吧,別玷汙了我老郭家的清淨之地。而是既客客氣氣,又不即不離。郭子儀的這一手,就叫“敬而遠之”。這四個字,是很值得我們回味的。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跟小人鬥,小人該不該鬥,該鬥,但鬥小人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一是人格上的代價,小人為什麼是小人,因為他的人格是低下的,他的手段是卑鄙的,你要鬥贏他,你就得用同樣卑鄙的手段去對付他。他造你的謠,你就散布他的流言,他打你“小報告”,你就去告狀,這樣一來,你也成了半個小人了。你這不是把自己看低了嗎?
二是時間精力上的代價,小人最喜歡糾纏不休,你要跟他鬥,就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時間,心裏還很不痛快。把這時間、精力花在工作上,說不定就做出了很大的成績。而跟小人鬥,最多是出一口氣。這裏的投入與產出,你算算看?
三是失敗的代價。一般說來,君子跟小人鬥,最後失敗的,往往是君子。道理很明白,你是有底線的,他是沒底線的,你是在明處的,他是在暗處的,你是講道理的,他是不講道理的,你是光明正大的,他是搞陰謀詭計的,怎麼跟他鬥?鬥到最後,倒黴的還是你,聽過這句詩吧:“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我們出來工作,是為了前途,為了賺錢,何苦跟小人糾纏不休呢?記住這句話:小人不過像是鞋子裏的小砂石,倒掉就算了,你不能忘記重點是邁向成功的漫漫長路。
那麼,到底該怎麼個“敬而遠之”呢?主要是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