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雖然同事間存在競爭,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時刻防著同事,把同事當成自己的“敵人”。除了競爭關係,合作關係在同事間更為重要。而很多人,往往因為利益的關係及個人的主觀判斷,為自己增加了“敵人”。這必然帶來緊張的人際關係,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造成不好的影響。
公司市場部的李彬,工作可以說是順風順水,老板對他更是青睞有加。但在這大好狀況下,李彬卻猶豫著打算辭職。
目前市場不景氣,很多人想要尋找這樣一份工作並不容易。所以,李彬在這種矛盾心理下,經過多番考慮,決定尋求一家心理谘詢機構的幫助。
谘詢師詢問李彬為什麼要辭職,李彬猶豫半天才表示,原來他很不喜歡公司的人事部總監。他覺得這個總監有些裝腔作勢,時常給老板打小報告。幾天前,有個同事因為一件小事被老板辭退了,李彬認為就是他從中作梗。
而李彬因為工作的原因,要常與這位總監接觸,這讓李彬非常痛苦,於是想到了辭職。但就這樣離開公司,他又有些不甘心,因為辭職意味著從零開始,收入和地位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極不利於他的職場生涯。
谘詢師還發現,李彬上一份工作也是因為類似原因辭職的。本來和李彬同級的一個同事升職了,李彬覺得這個人喜歡阿諛奉承,做人很虛偽,對這位同事感到非常厭惡。他還覺得這位同事常把別人的功勞據為己有,因而才會升職。李彬無法忍受這樣一個人來領導自己,無奈隻好辭職。
李彬自己也很納悶,到哪兒怎麼都會遇到這種類型的同事呢?
谘詢師經過分析,認為李彬所遇到的問題不是源自於別人,而是他自身出現了問題,因此才會導致這樣的情形反複發生。谘詢師將李彬不喜歡的這幾個人稱為他所設置的“假想敵”,那麼,這樣的假想敵是怎樣出現的呢?
在職場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自己認為不公平的現象,為了能給自己找到一種平衡,最簡單的就是給自己設置一個“假想敵”,這時,即使我們保持中立和客觀,依然無法擺脫內心好惡的影響。於是,如同李彬一樣,我們經常把自己的憤怒轉移給他人。
靜下心來不難發現,職場中的人對於某些事情或者某個人感到不滿或者厭惡,常常混雜著自己的情緒。比如李彬,他反感阿諛奉承、愛打小報告、裝腔作勢的人,於是就把這些東西映射到人事部總監的身上。其實,這些東西隻是他情緒反應的表現罷了。
由此可見,李彬若想改變這樣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向這些同事表示友好,接納他人也就是接納自己,完全接納自己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意識到這些問題後,李彬開始反省自己。他認識到假想敵其實並不存在,都是自己造成的。於是李彬開始調整自己的狀態。很快他重新認識自己,在處理同事關係上也更自如了,他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充滿了信心。
在職場中,許多人對周圍的人都心存戒心,很容易用自己的主觀意識來評價他人和事情,更因為利益的關係,常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同事和上司,對他們的評價就會越來越主觀。其實,不妨放下心中的偏見,嚐試著去接受他人,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在職場中,是無法避免和同事、上司、客戶等各色人等打交道的,人際關係經營得好才能保證自己在職場中順利發展。如果因為個人的原因或者偏見,就想遠離他人,這無疑會令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身在職場,就一定要學會圓滑行事,麵對各種人際關係,我們隻有做到八麵玲瓏,做個職場的“多麵手”,才能在職場中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