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序章(1 / 1)

爺爺曾經說過,幹我們倒鬥這一行的大概能分出個四類人來。第一種人是為了“名”。這種人一般都是屬於國家機關的,像什麼考古隊之類的。人數不多,手藝上也不算高,不過有著國家這個大機器做靠山,在財力和人力上是十分雄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明目張膽,堂而皇之的挖人家的祖墳,沒有太多的顧慮。第二種人是為了“財”,現在絕大多數的行裏人都是屬於這類人,由於隊伍龐大,倒鬥的水平上也就顯得參差不齊,有高手,但大多數還是菜鳥,更有相當一部分人幹脆就是“兼職”的,平時有正經的工作,偶爾遇上了就撈一票。而我們這個家族,也是屬於這一類人。至於第三類人,在數量上就相當的稀少了,現在被行裏人稱之為“潘多拉”。這些人下地,一不為名(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身份),二不求財(據說他們有相當嚴格的規矩:進鬥不能帶出任何東西),就好似旅遊一般,進去轉那麼一圈就走。他們下地的目的,純粹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些人手藝一般都挺高,而且做事隱秘,在行裏被人知道的潘多拉也就那麼幾個。要說最為神秘的當屬第四類人,這類人在行裏也有個稱呼,叫做“門神”。據傳下來的話說,這些人平時也下地,而且進的都是規模比較大的鬥,如果發現墓的主人生前行為不檢點的,便把整個墓穴都毀掉,自己也不會帶出任何東西,但如果發現墓主生前是屬於大善人一類的,那麼他們非但不取物件,還會盡自己的努力在墓中設置各種機關消息,防止以後再有人盜取,這也是他們“門神”這個名字的由來。這類人據說是四種人中手藝最高的,再加上本身對這個行業的了解,所以設置下來的機關十分凶險,從來也沒有聽過有人能破解這些機關的傳聞。好在他們都會在自己設過機關的墓中留下明顯的標記,遇見了這些標記如果轉身退出,那便一點事業沒有,如果硬闖,那結果便是十死無生。

爺爺一生得了三個兒子,這在行裏絕對是十分了不起的。一般幹這行的,估計是損了太多的陰德,所以能傳下一個兒子已是相當不易。按照我們家族的規矩,三個兒子依次起名為楊一,楊二,楊三(我爸)。而我這一代的男孩子名字便是往下排的四五六七八了(老四是大伯的兒子,我排老六,二伯至今未婚)。其實我一直都懷疑祖上是不是世代都是文盲,索性就弄出了這個法子糊弄了事。照祖上的規矩,名字裏帶一三五這些奇數的是一輩子不能入這行的(應該是為了保證家族不至於絕後),而帶偶數的則從小接受這方麵的教育,比九年義務教育搞的還要正規,年滿十八歲就能跟著家裏的長輩進鬥了。當然了,如果自己不願意的話也可以隻學理論不去實踐,就比如我,奔三都奔了一半的人了,至今都沒見過鬥裏是什麼樣,不是我自己膽小(不知為何,爺爺當初費了老大的勁給我爸找了個火葬場的活,我從小就跟著老爸搗鼓死人,對這方麵是一點都不敏感),是自己總覺得這麼做確實挺不好的,怎麼也過不了自己“良心”這關,一直沒跟二伯他們出去混過,隻是在家族裏的古玩店裏幫忙(全糊弄人的,外行來看一件真貨都沒有,好東西都不在這裏,這隻是個聯絡點),倒是四哥這些年跟著二伯做了不少活計,已然是老道的江湖中人了。

要說我們家族,在中原一帶倒鬥這行中絕對是赫赫有名的。據說我們的手藝傳承沒有一千年也有九百年了(我一直都以為這是長輩們在吹牛的),可以說是整個中原地區曆史最悠久的倒鬥世家。其實,在中原一帶曆來就是盜墓之風橫行,特別是在民國至解放初期,說句誇張的話那真是“十室九盜”,這也是有曆史原因的,中原地區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曆史上,可以說是得了中原就等於得了整個天下。所以,在中原地區發生的戰亂是最多的,而戰亂最終受苦的是老百姓,為了生存,許多人不得不走上了這一條路。做這一行不比其它,危險性非常高,一個不小心就能丟了吃飯的家夥,所以像我們家族這樣能傳承這麼久遠的著實少見。其實在倒鬥這一行裏也有門派之分,講的是一是高超的手藝,二是人多力量大,不過我們家族從來沒有建立或加入過任何的派別,千百年來傳下的手藝擺在那裏,根本就需要這個。做倒鬥這行,很多時候有些墓葬根本就不是幾個人能完成的,同樣需要專業的知識,經驗,缺了一環都會搞的全軍覆沒,這些年來,來找我們家族幫忙的人不計其數,而我的先輩們也幾乎是有求必應,結實了許多的朋友,可以說,在我們這一帶能叫的出號的人物或者派別,都跟我們有交情,逢年過節的都會有不少人過來拜訪。現在爺爺歲數大了,已經很少親自動手了,大部分的活計都交給了二伯打理,二伯在行裏被稱作是“二爺”,著實是個了不得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