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過年(1 / 2)

背後沒個倚仗,做生意也隻能做小生意,做大哪那麼容易,但凡做大生意的,要不有當官的姻親故舊,要麼就是花多少銀子,跑斷多少腿拉攏的關係。前世杜玉就是明白期中的道理,是以寧願跟別人打工,也不願自己創業,太難了。與上一世自己是平頭百姓不同,這一世自己怎麼說也算官二代,在宣州府這地界,還是有些人脈的。想通這一點,玉也暗歎王孝荃思慮周到,看來他已經確定了自己以後要走的路了,他要倚仗的就是杜家這顆樹了,隻不知他是否心口如一。能成為別人的倚仗,別人才能為已所用不是,玉對所獲得的信息很滿意。至於王孝荃會對杜家的生意盡心到什麼地步,就要看自己怎麼辦了。

“那你就安心做個小酒樓的掌櫃了?”

“小人願安心做個酒樓掌櫃,但小人希望聚德順能像天香樓一樣,成為宣州府甚至大慶國數一數二的大酒樓。”

王孝荃沒明說,但玉聽明白了王孝荃的意思,他願意當個酒樓掌櫃,但不會當個甘於守成的酒樓掌櫃,他會讓自己經營的酒樓慢慢變成最好、最大的。酒樓掌櫃或許不起眼,但天下最好酒樓的掌櫃卻不是那麼容易當上的。

“那你可有什麼想法,如何才能經營成天下數一數二的酒樓?”

聽三小姐如此問,王孝荃頓感一股喜悅湧上心頭,這個三小姐不似一般萬事不懂的大家小姐,她…….,想著自己的理想抱負馬上可以施展,王孝荃激動不已,點頭道:“小人心中確實有一藍圖,但隻是一個大概的構想,還不是很完善,待小人回去整理一下,再告知小姐可否?”

玉點點頭道:“可以,你回去之後慢慢想,理清思路後用紙寫下來交給我看看,我看後如果確實可行的話,定會大力支持。好了,時間不早了,要問的也差不多了,今天我讓廚房給你們備了兩桌酒席,你們中午好好吃一頓,吃完就去議事廳稍稍休息一下,待先生、陳先生對好帳目你們再離開。”

王孝荃應了,對玉離了一禮,跟著一個小丫頭離開。

王孝荃一離開,紫淑忙上來將玉扶起來,“時辰不早了,小姐也該用午食了,夫人和四公子怕已等多時了。”

等各田莊管事、米鋪和酒樓的掌櫃們交接完帳目,第二日一早便各自回去。

與王孝荃麵談了一回,玉心理大約有了個譜。王孝荃祖上是經商的,雖說中間隔了兩代沒做過,但從他經營聚德順兩年的情形看,是個有生意頭腦的。從其言談中可以看出,不是個短視的。不過,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騮騮才能認清,杜玉對他以後的表現很是期待。

年關將近,各府年後宴請的帖子也陸續送來了,杜家還在孝期,阮夫人身體不好自是不能去,杜玉要為母親侍疾,也推了。大家對杜府的情況都心知肚明,也都知道他們府上沒人會來,但帖子還要是下的,這是他們的一種態度,畢竟杜遠還在,莫欺少年郎,與杜府的關係還是不斷的好。

臘月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烀豬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帖倒酉,這些往年過年的習俗,今年玉也都一板一眼的照做。隻是寫大字的紙由紅色變成了白色,家中沒有張燈結彩而已。

大年三十早上,杜府上下每人發了兩套過冬的新棉襖、棉褲,因為孝期裏,衣服都是素色的。三十晚上,杜玉命人做了豐厚的年夜飯,凡不當值的仆從都聚在大花廳一塊用餐。當值的也給留了飯菜,等換班時候再吃。以前杜長言和杜遠在時,他們還有守夜的習俗,這兩年,他們不在府裏,杜玉母子女三個,不是病人就是孩童,也就沒人守夜了。

大年初一早上,杜玉帶著杜近拜祭了祖宗,然後到後院,按人頭每人發一個紅包,連院子中打掃的丫鬟都包了二兩銀子。新年的頭一天,大家都是喜氣洋洋的。

杜玉與杜近跟阮夫人請過安,陪她吃了新年第一頓飯後,又趕忙出門去跟族裏的兩個叔祖去拜年。

杜家的原籍在睢陽,睢陽隻是一個小縣,屬宣州府管轄。杜家本是當地小族,根基不旺,後玉高祖不知為何與族人產生矛盾,帶著自己一家人遷至宣州府生活,沒想到遷到宣州後,玉的高祖混得風起水湧,掙了不少銀子還置了許多田產,兒子也因緣際會得了官職,眼見自己年老也不願回睢陽,於是在宣州府另起爐灶,自設了宗祠、置了祭田。後來,有位堂侄在睢陽生活不下去,也來投奔,玉高祖、曾祖、祖父都是一代單傳,人丁稀落,也怕自己百年後家中冷清,子孫沒個幫趁人,於是就收留了他們。為了與原睢陽的那支區別開來,他們這支被稱為後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