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離府(1 / 2)

路上人雖多卻不擠,逛起來很快,半個時辰,就到了大街的另一頭,這一路上,杜近又買了兩個泥人,一個捏的是鐵拐李,一個捏的是一隻猴子,還在吳鳳起的提示下猜了一個燈謎,得了一隻桃木梳,高興地直道,回家後要送給娘親。

看了一會皮影戲,吳鳳起便帶杜近回了家。

進了府門,杜近便迫不及待地去向娘親和姐姐獻寶。

杜玉一直在阮夫人處等弟弟回來。

“娘親、阿姐,看我新得的寶貝,這是吳先生猜燈謎得的,這是我猜燈謎得的。”杜近搖搖左手的葫蘆、又搖搖右手拿的木梳道。然後將木梳放到阮夫人手裏到,“諾,這個桃木梳送給娘親。娘親以後就用這個梳子梳頭吧。”

阮夫人笑著說好。

杜玉佯裝生氣道:“有娘親的,沒我的,你送我什麼呀?要不你把這個葫蘆送我吧。”

杜近一聽姐姐看中了自己這個葫蘆,有點不樂意給,拿在手中審視半天,猶豫不決,杜玉見他一臉為難,“撲哧”笑了,“逗你玩的,我才你不要你的葫蘆呢,你自己留著吧。”

杜近聽姐姐不是真的要這個葫蘆,鬆了一口氣,道:“先生說了,那個桃木梳有點老氣,隻適合娘親這個年齡的婦人用,你是小姑娘,等我以後得了更好的禮物再送給姐姐。”

杜玉笑嗬嗬地道:“好呀,你可要記得呀!我可等著你的禮物呢。”

娘仨說了一會話,杜玉拉著杜近離開,讓母親休息,邊走邊對杜近道:“跑了一晚上,你也快去睡吧。我已經將你的東西派人去到清輝院去了,東誌、雨前那裏我也派人說過了,你一會回直接回清輝院休息就行了。”

杜近此刻巴不得跟吳鳳起在一起,高高興興地跟東至去了清輝院。

隔天,杜玉忙完手頭的事情,去找吳鳳起商量杜近學習時間的安排問題。吳鳳起頗為開通,道:“可安邦、武可定國,學些功夫在身,即使將來不做武官,也不是壞事。阿近現在這個年紀倒是學武的好時候。要不就半日習、半日習武,白天的功課沒做完的,晚上再補回來。隻是他年紀還小,時間也不能排得太滿,我看就學半個時辰,歇一刻鍾,每一旬歇一天。”

杜玉深以為然,這與現代學課上課的時間倒是差不多,還算科學,兩人就此商定。

教杜近習武的差事杜玉就交給了杜謹,她是這樣對杜謹說的,“杜謹,我把阿近交給你,此刻起你就是阿近的武術師傅了你們學功夫時,爹是怎麼要求你們的,你們就怎麼要求他好了,他要是不服管教,該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

杜謹聽說要自己當四少爺的武術師傅,有點發蒙。自己習武是一回事,教別人又是一回事了。於是私自找杜方商量。杜乾、杜坤在杜長言喪事後不久就回了杜遠身邊,畢竟他那裏正是用人之際。現在,留在家裏的仍是杜方、杜謹兩人,杜謹平時比較寡言,有時幾天都不帶吐一個字的,是以杜方對杜謹主動找自己商量事情很是熱情。

待聽了杜謹的苦惱後,杜方幸災樂禍起來。四少爺背著夫人和小姐慣會調皮搗蛋,練武可是個辛苦活,到時要是四少爺不服管,真是說不得、打不得,杜謹本身又是個悶人,不愛說話,他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對師徒日後的相處情景。可樂歸樂,自家兄弟有難,該幫的還得幫,於是給他出主意道:“就照三小姐說的那樣,當年,大人是怎麼教我們的,你就怎麼教就是了。不能因為他是四少爺就疏於管教,不然他何年何月能學有所成,你怎麼跟夫人、小姐還有九泉之下的大人交待。”

不管杜方如何言語,杜謹一張臉始終麵無表情。杜方是何許人也,他與杜謹可是穿開檔褲一起長大的,從杜謹微動的眼神及嘴角就知道這些話起了作用,於是再接再勵道:“當年咱們馬步一紮可就一兩個時辰,任咱們怎麼哭喊,大人可沒心軟過。二少爺跟咱們一樣也是這麼過來的。你到時可不能心軟。即使阿近少爺哭鬧不休,也不能放鬆要求。”

杜謹聽了這些話若有所思。

隨後的十幾天,日子漸漸步上正軌,杜玉的生活一如往昔,管著內院外院的各項事務,該做決策的決管,該安排人手的安排人手,精心地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閑暇時間看看書、練練字、做做女紅,有時與幾個丫鬟在後院比劃幾下,舒散舒散筋骨,偶爾還要檢查一下弟弟的學習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