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起來杜家三個多月了,杜玉對他不說十分了解,也知之一二,以她之見,吳鳳起不是熱心仕途之人,不然當初也不會辭官了。為了一個從未謀麵的人,重涉官場,杜玉是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若僅為了自家拿到酒方,這個代價為免有點大。
將心中的疑惑暫放一旁,杜玉又接著問道:“何謂出仕的機會?”
吳鳳起眼睛眯了一會,方道:“我當年辭官是因為得罪了人,而且那人位高權重,不管是當時還是當下,都是無法憾動的,現時別說去審清沈星弦的冤案了,就是自己怕也自身難保。不過不久的將來也未必沒有機會。聖上膝下的幾位皇子,均已羽翼豐滿,屆時肯定有一翻爭鬥,朝中局勢定有所變化。我等的就是那個機會。若真有這麼一天,我定還受冤屈者一個清白。”
都是自己先入為主了,認為吳解鳳起這樣一個風光霽月的人,與勾心鬥角的官場不相齊集。古人寒窗十載苦讀,所求不就是為了將來紫袍加身,光宗耀祖。自己為近請老師,讓他好好學習,不也抱著這個目的。吳鳳起有這心思也是正常,古代有成就的男子哪一個真正地脫離過官場,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像將軍可以保家衛國一樣,當個好官一樣可以為天下百姓謀福祉,想到此,杜玉不由放正了自己的心態,繼續問道:“聖上繼位才幾年,天下還未平定呢,皇子們會在這時針鋒相對?”
“這種針鋒相對自他們出生起就存在了,誰叫他們生於皇家呢。晉王是長子,占長;秦王自幼養在皇後膝下,占嫡;睿王的生母吳賢妃最受寵,且他本人也很受聖上器重,占寵;三位王爺可以說是勢軍力敵,實力在伯仲之間,誰會願意屈居在他人之下,且幾位年長的皇子年紀都不小了,未必會願意像聖上那樣耐心等到先皇壽終正寢,中間會發生什麼事,誰都難以預料,但定不會風平浪靜。快則兩三年,慢則四五年,朝中的勢力肯定會有所傾斜。”吳鳳起客觀地分析著當前朝堂的局勢。
張皇後生了大公主李辰敏和二公主李辰慧之後就未再生育,是以慶仁帝目前為止活著的六個兒子無一是嫡出,後來張皇後抱養了生母早逝的五皇子李辰治,現被封為秦王。長子李辰風被封晉王,為魏妃所出,魏妃在慶仁帝未娶妻之前就跟在慶仁帝身邊侍候了,是以在慶仁帝身邊的時間最長,後因生了慶仁帝的長子,慶仁帝即位後即被封為魏妃。二皇子李辰如和七皇子李辰清同是吳賢妃所出,二皇子封睿王,七皇子雖已成親,暫未受封;六皇子的生母劉氏在慶仁帝未登基前就已去逝,因生了六皇子,慶仁帝登基後追封其為劉婉儀;十皇子年僅八歲,生母隻是個才人。
所以,晉王、睿王、秦王都有可能繼承大統。
杜玉暈乎乎地聽著各皇子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問道:“那先生屬意哪位皇子?”
吳鳳起聽後沉默半晌,目光深邃、聲音低沉悠遠:“幾位皇子可說是伯仲之間。”
這種事也是諱莫如深的,杜玉也不感興趣,她沒有吳鳳起的心憂天下、悲天憫人,她隻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守護好自己的親人和值得自己守護的人。
“那先生聽說南川王平叛大軍已被伏誅,南川王及其子正被秘密押解回京的事了嗎?”杜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