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轉瞬之間到了八月底。
宣州知府陸大人府上,知府陸湛正跟妻子陸二太太商量回京的事宜。
“十一月二十八的日子,也沒多長時間了,好在自小訂的親事,一切早有準備,婚房、院子都是事先選好的,上次回京,就派了專人照看打掃,一應物件也添置的差不多了,我九月份帶著王氏和柳氏及幾個女兒先回去,準備婚事所需的一應物品及禮節,再到各處親朋處走動走動,喜帖也得備好,秦氏就先留下侍奉老爺,到時跟老爺一塊回去。阿琦也留下,到時陪著阿霖一起從宣州去迎親,迎親的一應事情我也交侍下去了,有萬有元兩口子跟著,也放心。”陸二太太絮絮叨叨地向陸湛述說著自己對行程和大兒子婚事的安排,陸湛靜靜地坐在一旁聽著,不時配合地點點頭,他對妻子做事一向放心,所以對妻子的安排都是聽之任之,這原本也是內宅之事,自己一個大男人總不至過問太多。陸二太太也沒期望得到陸湛的意見,然則陸湛總是一家之主,這些人事上的安排,總要讓他知道。
“老爺十一月中旬應該能趕到京都吧?”陸二太太猶不放心地問道,大兒子陸霖的婚事是自小定下的,兒媳是江南望族袁氏的嫡女,與自家是門當戶對,自袁氏女及笄後,陸二太太就在籌劃大兒子的婚事,眼看婚事將近,一切也都按原先的安排進行者,最後關頭別出差錯才好,若是陸湛這個做父親的不能回去參加兒子的婚禮,豈不落人話柄,袁家人又會怎麼想。
“自會趕回去,做父親的怎麼能缺席兒子的婚事。”陸湛一本正經地答道。
聽自家老爺這樣回答,陸二太太剛微懸的心,放了回去,老爺一向疼愛兩個兒子,長子娶媳這樣的大事,老爺定會慎重的。
“忙完阿霖的婚事,就該操心阿琦和嫣兒了。”陸二太太歎道,孩子們一個一個都大了,自己也老了。陸如嫣之上還有兩個庶姐,陸如錦和陸如畫,一個十六歲、一個十五歲,陸二太太早兩年就為她們訂好了婚事,隻等忙完長子的婚事才好為她們定下婚期,如嫣還有一個庶妹,今年才十歲,婚事自是要過幾年再說。
“阿琦的婚事,母親心中可能已有人選,到時你多問問她老人家的意思。”陸湛低頭斟酌道。
提到陸老太太,陸二太太就想起陸老太太準備說給陸如嫣的謝安來,如此不著調的一個紈絝,老太太竟舍得將自己嫡親的孫女嫁過去,就算他是淑妃娘娘的親侄子,自己也是萬舍不得寶貝女兒如嫣嫁過去的,真要嫁過去了,還有省心日子過嗎。想到此,心中不由得不快,難道為了攀附永平候府竟要舍棄自己的女兒不成?心中不滿,口中自是不悅道:“母親是不是跟老爺提過什麼,怎麼沒聽老爺提過,該不會是又像謝安那樣吧!”
聽出妻子語氣中的不滿,陸湛忙斥道:“沒說過什麼,有的話還能不告訴你。上次回京述職時,母親隻說將來阿琦的媳婦最好在京裏找,門當戶對,家勢配得上的,其餘又沒說什麼。隻是母親既存了這心思,平時肯定留意,你問一問她總好過自己到時手忙腳亂的,再說你好多年沒在京都,許多人家的女兒你也不熟悉。再說母親隻會為阿琦好,難不成會害他嗎?那個謝安隻是家裏驕寵太過,其它方麵倒也不失為一個夫婿的好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