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州:即今重慶嘉陵江北岸。
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也就是虎牢關,演義裏把一個關兩個稱呼誤以為兩個關。
•;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北。
•; 祁山:在今甘肅禮縣東北。
•; 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
陽平關:漢陽平關在今陝西勉縣白馬河與漢水交接處,蜀漢的陽平關在在漢陽平關南,今寧強西北。
陰平郡:曹操時設立,治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後被蜀漢zhan有。鄧艾滅蜀時經過的陰平道是指從今文縣穿越岷山山脈,經過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 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沮水、漳水之間。
•; 趙國:即邯鄲郡,治邯鄲。
蒼梧郡:治光信(今廣西梧州),轄梧州及湖南、廣東一部分。
赤壁:一般認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說武漢以南的赤磯山。蘇東坡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誤作赤壁,又被稱為東坡赤壁。
•; 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吳郡:治吳縣(今蘇州),轄今蘇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內。
•; 廬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廬江西南。
•; 廬陵郡:孫策時設置,治廬陵(在今江西泰和)。
•; 沛國:治相縣,在今安徽,和沛縣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北。
陸口:即蒲沂口,蒲磯口,陸水入長江處,魯肅、呂蒙屯兵處。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隴西。
•; 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 陳國:獻帝時改陳郡,治陳縣,即今淮陽。
•; 陳留郡:治陳留,在今開封東南陳留城。
昭陵郡:吳開始設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陽。晉為避司馬昭諱改邵陵郡。
•; 青州:轄今山東東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臨淄。
青溪:吳在建業城東南開運河,從鍾山西南經今市區入秦淮河。
•; 武鄉:諸葛亮封武鄉侯,在漢中東北。
•; 武昌:原名鄂縣,今湖北鄂城,孫權時改。
•;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肅成縣西。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西),轄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 鬱林郡:治布山,在今廣西桂平西。轄今廣西大部。
芒碭山:在河南永城東北,分芒山和碭山,演義中張飛一度在此落草。
昌邑郡:漢昌邑郡或國、山陽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東巨野東南。山陽郡和獻帝被廢後居的山陽縣不是一個概念。
•; 昌黎郡:魏始設置,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金城郡:轄今甘肅蘭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肅永靖西北),漢的金城縣是指今蘭州,不在金城郡轄內。
京城:今江蘇鎮江,209-211年孫權從吳移治此。東晉開始改叫京口。
•; 兗州:轄今山東西南和河北東部,治昌邑。
河內郡:轄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懷縣,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 河東郡:轄今晉西南地區,治蒲阪,關羽為河東人。
•; 河間郡:有時是國。治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 河南郡:治洛陽,東漢時郡的首腦稱河南尹。
•; 瀘水:今雅礱江下遊及金沙江和雅礱江交彙後的一段。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戰後硫備曾駐軍於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長江口。
•; 定襄郡:治今內蒙和林格兒西北。三國藝苑
•;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東北。三國藝苑
房陵郡:東漢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縣。三國藝苑
•; 建業:今南京。三國藝苑
建寧郡:原叫益州郡,劉備時改,治昧縣(今雲南曲靖)。三國藝苑
建安郡:孫吳時分會稽設置,浙江、福建由此開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甌。
•; 始興郡:孫吳分桂陽郡設置,治曲江,在今廣東韶關南。
•; 始安郡:孫吳分零陵郡設置,治始安,在今廣西桂林。
•; 遝中:薑維屯兵處,在今甘肅舟曲西、岷縣南。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