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地名古今對比(2 / 3)

九江郡:治壽春。轄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區,魏改淮南郡。三國藝苑

下邳:國名(國與郡級別性質一樣,國的行政首腦稱相)治所在今江蘇睢寧西北,轄蘇皖北部各一部分。三國藝苑

•; 上郡:治所在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三國藝苑

•; 上黨郡:治所在壺關,轄晉東南。三國藝苑

•; 上庸郡:漢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三國藝苑

•; 山陽:今河南焦作東,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即此地。三國藝苑

•; 廣陵郡:治所在今揚州西北,當時屬於徐州管轄。三國藝苑

•; 小沛:即沛縣的別稱。三國藝苑

子午道:從長安東南的杜陵穿秦嶺到漢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縣,今甘肅甘穀東南,東漢時曾叫漢陽郡,魏又改為天水。

五原郡:治所為九原,在今內蒙包頭西北,呂布為五原人。

•; 五丈原:在今陝西歧山南,斜穀口西。

•; 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即今太原市西南。

•; 中山:漢時郡、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

•; 長阪:在今湖北當陽東北。

•; 長沙郡:當時治所在臨湘,即今湖南臨湘。三國藝苑

烏林:孫劉破曹處,今湖北洪湖縣東南,長江北岸的烏林磯。三國藝苑

•; 巴東郡:漢末劉璋設,治魚複,即今四川奉節東。三國藝苑

巴郡:原來的巴郡在劉璋時被一分為三,分巴東、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閬中(今閬中),巴郡治江州(今重慶)三國藝苑

左馮翊: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左馮翊、右扶風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區名。魏改馮翊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三國藝苑

右扶風:見上條。魏改扶風郡,治槐裏,今陝西興平東南。

•; 右北平:治平剛,在今遼寧淩源西南。公孫瓚曾領此郡。

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天德江北岸,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 平原:有時稱郡有時改國,治所均在今平原縣西南。三國藝苑

•; 東平國:治無鹽,即今山東東平。三國藝苑

•; 東郡:轄魯西和豫東北,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三國藝苑

•; 東莞郡:漢末設,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北。三國藝苑

東海郡:治郯(今山東郯城北),陶謙時為徐州治所在郯,後遷到彭城。

•;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 北海郡:有時稱國,治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

•; 盧龍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 代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西南。

白馬:在今河北滑縣,當時在黃河南岸,與北岸黎陽津相對。

白帝城:在四川奉節白帝山上,是東漢處公孫述建,他自以為是白帝,故命名。

•; 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

永昌郡:轄今雲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韋,即今雲南保山東北。

弘農郡:治弘農縣,即舊函穀關地,在今河南靈寶北。轄黃河以南,宜陽以西。

•; 遼東郡:治襄平,即今遼陽。

•; 遼西郡:治陽樂,即今遼寧義縣西。

•; 西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處,在今甘肅天水西南。

西河郡:漢時西河郡轄今內蒙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地區。治茲氏,即今汾陽。

揚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

•;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東南。吳後改西陵,晉又改夷陵。

•; 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

延津:今河南延津,當時在黃河以南。從延津東北至滑縣的渡口,也統稱延津。

•;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廣西合浦東北。

會稽郡:治三陰,即今紹興,轄浙江的錢塘江以南和福建。後吳又增設臨海、建安等郡,轄地縮小。

交州: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 齊郡:治臨淄(在今山東臨淄)。

朱崖郡:孫吳時設置,治徐聞,在今雷州半島的徐聞縣西,稱海南島為朱崖洲。

並州:東漢和魏治晉陽,轄今山西大部以及內蒙、河北各一部。

米倉道:從漢中沿著濂水穀道和巴江穀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漢時治安陸(今湖北雲夢),轄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國時魏吳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雲夢西南),吳在武昌(今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