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經學家鄭玄(127—200年) 東漢北海高密人,字康成,經學家。入太學受業,從京兆人第五元習今文京房《易》《公羊春秋》《三統曆》及《九章算術》,又從東郡人張恭祖受古文《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後西入關,師事古文經學家馬融。41歲東歸,客耕東萊,在今文登市米山鎮長學山講學,遭黨錮,杜門不出,遍著經書,集漢代經學之大成,共百餘萬言,世稱“鄭學”,開東萊一代讀經之風,黨禁解方歸裏。其木主一直被文登人供奉在“鄉賢祠”。長學山之名由此而來,山上康成講堂基址還在。(詳見附件《鄭玄“客耕東萊”考》)東萊郡昌陽縣(今文登市)長學山
中平五年(188)十月,青徐黃巾複起,寇郡縣。”《三國誌•;崔琰傳》:“徐州黃巾賊攻破北海,玄與門人到不其山避難,時,穀糴縣乏,玄罷謝諸生。”漢初平元年(190),黃巾軍張饒部再次攻入青州北海,大敗北海相孔融(見1979年9月福建人民出版社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上冊》)。鄭玄“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謙接以師友之禮。建安元年(196),自徐州還高密。道遇黃巾賊數萬……”(見本傳)時“玄與門人,東入不其山。今山東有村曰書院,即其教授之處。”(見1993年12月齊魯書社周至元編《嶗山誌•;卷四人物誌》)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誌•;萊州即墨縣》亦有康成“領徒於勞山”的記載。總之,鄭在嶗山、不其的授業,都與避黃巾軍有關,與20年前“客耕東萊”不是一回事。從崔琰等本傳就師的時間也可以推算出,時鄭玄已過60歲;再說,東漢雖將“不其”改屬東萊郡,但習慣上人們仍稱不其為“琅琊不其”,如《後漢書》張步、王扶等傳,或稱“琅琊不其人”,或稱“客居琅琊不其”;不其、二嶗為齊東地望,又是東萊郡最西南的縣分,如果確在不其、嶗山客耕,尤其從高密來看,說“客耕不其”或“客耕二勞”要比說“客耕東萊”自然、合理得多。《後漢書》與《三國誌》人物傳中,多次直稱“不其”,而無一處以“東萊”代“不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