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一行幾人回到府中,就各自散了回各自家了。
袁譚沿著回廊,來到袁府後院,後院原本是花園,幾年前,袁紹命人在這兒建了一個做草廬,並在草廬裏為父母建了靈位,袁紹本人則常住於此,陪伴父母。
也許在《三國演藝》中,袁紹在羅貫中筆下非常不堪,但至少在袁譚心中,袁紹不僅是慈父,還是孝子,再加上袁紹豐神俊朗,儀表堂堂,家世顯赫,真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許,這就是袁紹最終兵敗身亡的原因吧,畢竟,溫室中的花朵無法經曆風雪的洗禮的。
袁譚尚未走到草廬,就被早在草廬外等候的袁紹給截住了。
“一大清早就出門,直到現在才回,你去哪兒惹禍了?”袁紹好整以暇的問。
袁譚見父親在草廬外,就知道肯定是在等自己的,幸好自己今天沒闖什麼禍,倒也不用害怕。
“父親,孩兒今天和大熊他們出去遊玩了,隻因興致高昂,誤了時辰,所以就回來晚了。但不曾惹禍。”袁譚乖乖的答道。
“哼,你會不給我惹禍?說,今天出門拿了那麼多錢去幹什麼了?”袁紹問。
“父親真是英明神武,無所不知啊,連這種小事都沒瞞住您。”袁譚一個小小的馬屁拍了過去。至於父親為什麼知道,袁譚一點都不奇怪,因為自己今早出門拿錢時,讓母親看到了,既然母親知道了,那父親也不會不知道。袁紹對子女的管教是很嚴格的。
“少貧嘴,你是不是去賭坊了?”袁紹直接問道。
“父親,這是誣陷,孩兒自從上次被父親教訓後,就從未去過,而且也不會再去。”袁譚辯解道。
“你會不去?上次輸了錢你會甘心?你是不是以為我好糊弄啊。”袁紹氣道。
常言說道,知子莫如父,袁紹對這個兒子是太了解了,從小開始,做事隻賺便宜不吃虧,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上次在賭坊輸了錢,這可是少有的事,袁譚不去找回來,那就不是袁譚了。所以在今早聽說兒子拿了錢出門,袁紹就知道兒子肯定去翻本了。袁紹也沒去再找,畢竟這種事不是君子所為,況且,上次也給賭坊老板交代了,倒也不擔心出事。
“你說你沒去,那我問你,錢呢?你可是拿錢出門的,你總不會全花了吧”。
“父親,孩兒的錢是花了,可是卻用於救人了。”
接著,袁譚就把在街上買人的事講了出來,最後說道:“父親常常教育孩兒,對人做事當存一顆慈愛之心,孩兒見那人可憐,就買下了。父親,你說孩兒做的對嗎?”說完,還不忘向父親邀功。
聽完袁譚的話,袁紹倒也不怎麼生氣了。說實話,如果袁譚回來時錢少了,那才怪了,賭坊能讓自己的兒子連吃兩次虧,連袁紹自己都不信,而且,那老板也不敢再贏袁譚的錢了。除非他不想在這混了。
“那你買的人呢?”
“他說等安葬了父親就來。”
“嗯,既然是這樣,為父就不多說什麼了。去給你祖父祖母上柱香,快些回房休息吧。”
袁譚來到草廬給兩位老人上了柱香,轉過身,看見父親那憔悴的身影,袁譚輕輕的走到袁紹身邊,說道:“父親,請多保重。”
“嗯,為父知道了,你回房吧,你母親一定等急了。”
望著兒子遠去的身影,袁紹臉上露出一絲微笑,自己的兒子知道關心自己了。
回到自家房中的袁譚和往常一樣,一頭紮進了書房,繼續看著那些前人撰寫的書籍,這已經是袁譚的日常習慣了,趁著現在有時間,多看點,多學點,以後天下大亂時,肯定用得到,自己前世沒什麼知識,如果再不努力,早晚得讓人給滅了。
第二天,袁譚剛上完早課,就有下人通報,說門外有一年輕人,自稱是袁譚買回的仆人,袁譚一想,知道是那個賣身葬母的人,就吩咐下人先把那人安排好,等自己給父母請安之後,就去見他。
等袁譚從草廬出來,已經快晌午了,袁譚問了下人那年輕人的住處,就和武雄一起過來。剛進門,就見那年輕人正端坐在床上,專心致誌的擦拭這手中的一杆長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