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不快樂的現實(2)(1 / 2)

當現代人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時候,我們總是還有更多的欲望沒有滿足。人們總是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追求一筆生意的成功,而較少把精力花在自己及周圍人精神的快樂上。普遍性的不快樂,某種程度上就是現代社會生活方式慘重的代價之一。而且,這種不快樂不分擁有財富的多寡、年齡的老幼、城市或鄉村,凡是現代生活方式所到之處,不快樂到處在蔓延。

我們的快樂似乎隻有金錢可以滿足,而金錢又不能滿足我們所有的欲望,即便滿足了眼前的欲望,還有被社會刺激的更多的欲望,永遠不滿足便成現代人生活的常態。現代社會通過操縱人們的欲望,將現代人變成自己欲望的奴隸,我們還能快樂起來嗎?

當不快樂成為個人的病,他看待自己的生命就會永遠悲觀、厭世;

當不快樂成為社會的病,這個社會就是有嚴重缺陷的。

“幸福指數”靠譜嗎?

英國有一個民間智庫,名字叫做“新經濟基金會”(New Economics Foundation),簡稱NEF。這個基金會創建於1986年,目前它的代表學者為倫敦經濟學院畢業的政策主任希姆斯(Andrew Simms)。2006年,這個基金會建立了一套評價標準,對地球上各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評價,其評價結果叫做“地球快樂指數”(The Happy Planet Index),有人將其簡化為“幸福指數”。當年,這個“幸福指數”一公布,立即引起人們的廣泛議論。

2006年,英國新經濟基金會對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幸福指數”的評價,其公布的全球“幸福指數”排行大致為: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第一,哥倫比亞第二,哥斯達黎加第三,多米尼加第四,巴拿馬第五。在亞洲,越南排名最高,第12位,其他為菲律賓17,印尼23,中國31,泰國32,馬來西亞44,中國香港88,日本95,中國台灣96,新加坡排名是亞洲最後一名,第131位。歐美發達國家的排名是:瑞士55,冰島64,意大利66,荷蘭70,德國81,西班牙87,丹麥99,英國108,加拿大111,挪威115,瑞典119,芬蘭123,法國129,美國150,俄羅斯172;最後5個墊底的國家是:烏克蘭174,剛果175,布隆迪176,斯威士蘭177,津巴布韋178。有人把這個“幸福指數”排行榜歸結為一句話:金錢買不來幸福。

英國“新經濟基金會”在計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幸福指數”時,用了三個參數:人均壽命、生活滿意度、環保成效。顯然,它沒有引入GDP來計算,也沒有引入民主、自由之類的政治因素。因此,它的計算結果大致來說有這樣一個規律:工業化程度越高,幸福指數越低,或者正好相反。比方說,2006年排名榜首的瓦努阿圖,人口近20萬。它不是消費型社會,人們的生活圍繞著家庭展開,對物質要求不高,大家都與人為善。除台風和地震以外,人們基本上沒什麼好擔憂的。瓦努阿圖沒有新潮的科技產品,如果按照GDP的排名,瓦努阿圖在全球排名為第207位,差不多是墊底。

2009年,“新經濟基金會”再次公布了新的全球“幸福指數”排行榜,但是,這一次評選對象減少了。2006年是178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是143個國家和地區。這個變化的原因是,把一些人口較少的國家或地區排除在評價範圍之外,例如,三年前被評為全球“最幸福”的瓦努阿圖,這一次沒有列入評價對象,而這一次的143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總人口的99%。三年前排名第三的哥斯達黎加,本年度排名第一,成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第143位墊底的,仍然是津巴布韋。

2009年的這次“幸福”排名,有幾個重大的變化。前10名中,九個是中美洲國家,而三年前排名第12位的越南,此次名列第5位。亞洲的幸福指數排名大致如下:越南5,菲律賓14,印尼16,不丹17,老撾19,中國20,斯裏蘭卡22,巴基斯坦24,約旦26,孟加拉國31,馬來西亞33,印度35,泰國41,新加坡49,韓國68,日本77,伊拉克79(日本人的“幸福指數”和伊拉克人差不多,是不是有點怪),柬埔寨80,伊朗81,中國香港84,蒙古106,亞洲墊底的是科威特,位列第128位。中國台灣本次沒有計入。

歐美發達國家中,荷蘭最高,排名第43位。其他國家中,德國51,瑞士52,瑞典53,奧地利57,芬蘭59,比利時64,意大利69,法國71(差不多正好在中間),英國74,西班牙76,挪威88,加拿大89,冰島94,葡萄牙98,澳大利亞102,新西蘭103,丹麥105,俄羅斯108,美國114(還不如伊拉克?),美國差不多是歐美國家中“最不幸福”的國家,在美國的後麵,隻有一個盧森堡是歐洲國家,其他大多是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