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現代化讓我們不快樂(2)(3 / 3)

熱情、好客、禮貌、淳樸的確都是存在的。但是,欣賞、享受、感染、陶醉其中,是因為它們曾經是無功利的存在。當無孔不入的商品經濟如水銀瀉地般侵入到每個角落,賺錢的功利明晃晃地擺在你的眼前,那些熱情、好客、禮貌、淳樸,是否都隻能成為表演?我在淳樸之中看到了虛偽,那隻是商品經濟的包裝,一切都是為了賺錢。雖然我們同行的人自己掏錢讚助了村裏兩個孩子上中學,遠遠不止五元,但是,天真的小女孩為了收錢而表演民俗風情,真的讓我不舒服。當我們完成工作要離開的時候,我向欄杆上的漂亮小姑娘笑著揮揮手,感覺自己也很虛偽,因為我不想讓陪同我們的村裏人掃興,我要表現出我真的很喜歡這裏。在至高無上的商品經濟中,隻有以虛偽應付虛偽,才能讓美好浮在空中。

老到的婚姻專家經常講述一個現象,平日裏清淡如水的夫妻關係,如果某一天突然起了點熱情、殷勤的變化,不管是老公還是老婆,背後往往都有其他目的。比方說,老婆突然對你很溫柔,很可能是她看中了某個很貴的商品,希望你不要拒絕她購買的決定。這種家庭內部表演性的夫妻恩愛,與欄杆上小姑娘甜甜的笑容有什麼區別?

每天都會接到一些陌生人打來的電話:先生您好!打擾您幾分鍾行嗎?話音謙恭而有禮貌。生活當中用“您”稱呼別人,除非特殊的對象,一般很少見。而陌生的電話經常這樣殷勤而客氣。我該對這些電話報以同樣的禮貌和客氣嗎?這些都是推銷電話。在商業動機的驅動之下,它們已經成為禮貌和熱情當之無愧的繼承者。雖然我在日常生活中提倡禮貌和熱情,同時希望身邊人都不要太冷漠,但是,頻頻接到無數個這樣熱情而殷勤的推銷電話,我隻能很沒有禮貌地一言不發,立即掛斷。商品經濟已經讓這個世界顛倒了,它以禮貌和熱情、關心和許諾不斷騷擾我們。最終,這些禮貌和熱情都成為垃圾,垃圾短信、垃圾郵件、垃圾應酬。

街上也到處是商業推銷的信息和行為,有廣告、有推銷員,還有專門訓練的機構。從中專到碩士、博士,推銷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內心感受已不重要——這話可能說得不對,內心感受也要訓練,尤其是麵對您潛在的客戶、未來的客戶,或者麵對您可能的上司老板,應聘成為表演技巧的重大考驗。我們到酒店、商場、旅遊地,到處都有禮貌和熱情的笑臉。我曾經認識幾個很成功的導購,對客人極為熱情周到。但是,客人走了,熱情和禮貌立即煙消雲散。如果客人沒有掏錢買東西,她會說:摳門!小氣!如果客人掏錢買了東西,她會說:傻帽,不宰他宰誰!於是,我們知道,所有的禮貌和熱情針對的都不是人,而是錢包。

生活中我們還是希望對人禮貌、熱情。但是,一旦進入商品經濟的領域,我們必須對所有的禮貌和熱情保持高度的警惕,我們必須永遠不放棄我們的懷疑。在商品社會中,我們作為消費者,必須經常性地保持冷漠,必須經常性地表示不信任。否則,“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很可能就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命運。這是一個顛倒的世界,被商品經濟顛倒的世界。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我們必須經常鼓勵自己冷漠,允許自己做刁民,並且對此不需要任何愧疚和自責。商品的推銷營造了熱情和禮貌,與價格幾乎完全成正比,因此也常常與虛偽成正比。於是,美好的一切,都不得不被我們懷疑。

信任成了商品經濟中最愚昧的品德,這就是商品經濟對我們生活的塑造。有人說,孩子才會天真,懷疑是成熟的標誌,因為商品經濟就是社會成熟的體現。但是,成熟難道就是用熱情和禮貌包裝的、無所不在的功利嘴臉?商品經濟讓所有的美好都成為可收費的表演,有時候,它的表演極為精湛,以至我們對用來保護自己的冷漠,不得不感到愧疚。但最後,我們還是會懷疑:是不是又被騙了?在商品經濟中,熱情和禮貌,不是騙子就是傻子;冷漠和懷疑是我們唯一的生存秘訣。這已經成為我們該死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