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掃了下幾位左近的閣臣,幾人老神在在,養氣功夫實在了得。
河南道禦史顧造剛奏事完畢,又聽一聲咳嗽,一文官出列,自報名號四川道禦史舒榮都,奏參原遼東巡撫周永春。
此時周永春也已上奏辭官。畢竟丟城失地這樣的罪名可不算小,雖有被誇大的成分,但自己不做做樣子,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熊廷弼、周永春皆是三黨官員,可見如今朝堂上,東林之勢咄咄逼人。
舒榮都比顧造更狠,一上來什麼無能、桀戾、丟城棄地的詞都用上了,就差一句請誅周永春全家了。
接著,一人又從文官隊列出來,正是楊漣,仍任兵部給事中。楊漣在移宮案中出了大風頭,眾人都以為會平步青雲,沒少親近。
朱由校前幾日已跟幾位閣臣提過此事,隻是折子一直未遞上來。
楊漣也是奏參熊廷弼不出全力,行為暴虐,詞倒是沒用的那麼狠。朱由校不由得有些失望,楊漣此人口碑還是不錯的,為人也清廉,就是與東林人牽扯太深。
為防兩黨官員繼續相互攻訐,朱由校當下下了定論:“熊廷弼一事待朕與諸位閣老商議後再做決定,此事休再上奏。”
這便有維護熊廷弼的意思了。
而後他又對楊漣露出一絲笑意。對幾位閣臣道:“楊漣、左光鬥等人乃國之良臣,當擢才使用才是,幾位閣臣讓吏部擬個章程上來。”
這也是對東林眾人釋放好意。
方從哲、劉一燝、韓爌躬身稱是。
朱由校話頭一轉道:“周永春請辭之事,諸位卿家如何看。”
廊內閣臣精神皆是一振,連左近的六部要員也是眼皮一抖。
大大學士韓爌立即道:“陛下,周永春才不配位,開原等地失陷,其罪不可恕,枉食君祿,愧對先帝及陛下信任,如今遼東之地滿目瘡痍、哀嚎遍野,需擇一能臣治理,內收百姓之心,外攘建賊,臣舉薦袁應泰出任巡撫一職。”
“哦?袁應泰?此人如今居何官職。”朱由校雖覺得這名字有些耳熟,但一時也想不起是哪個人物。
“回陛下,袁應泰為永平道按察使。”吏部尚書周嘉謨上前道。
朱由校雖不知這袁應泰是何人,但也能斷定這人肯定跟熊廷弼不是一路人,合著你們舉薦袁應泰過去對付熊廷弼,倆人在遼東鬥個你死我活,這金人是打還是不打了。
“方閣老覺得如何?”
方從哲見東林眾人來勢洶洶,明知周永春之事已不可為,但此時別無他法,隻能以進為退。
“陛下,周永春此人雖無軍事才能,但其善政,配合熊廷弼調配糧草有功,且此人尤善馬政,擔任遼東巡撫以來,給遼東供應了不少馬匹,對朝廷有功,且邊事正急,最忌換將,臣諫言仍由周永春暫任遼東巡撫一職。”
“方閣老!”韓爌激動道,“周永春之流談何於朝廷有功!丟失了我大明國土是對大明有功麼!豈能為了私心包庇國賊,如此罪行如若不加嚴懲,如何對得起流離失所的百姓,如何對得起因其無能而戰死的將士。陛下,臣請將周永春革職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