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木屋(1 / 1)

本想著從藏書閣裏找出一點線索來看看能不能找到殺害管事的真凶,沒想到卻發現了另一個巨大秘密——藏書閣下麵居然藏著一個巨大的奇異的宮殿。少年順著地道回到藏書閣,藏好機關,吹滅所有蠟燭後,獨自走出了藏書閣,此時他的內心裏產生了一係列巨大的疑問:藏書閣下麵的宮殿是何人建的?為何會如此奇異?父親可知此事?為何地道牆上關於父親在位的故事卻被抹得一幹二淨?為何那個宮殿內會供奉著地道牆上那幅龍鳳戲“珠”的雕塑?為何母親的畫像會在此時遺失?而那管事的死是否與這有關係?用針殺死管事的真凶又會是誰?......

少年一時間不知如何判斷,對於15歲左右的他來說,如今尚能保持清醒與理智去思考這些事實之間的關係已然是不易。少年強忍著內心的疑惑和煩躁,循著一路的燈籠,沿著羊腸小道來到一個木屋前。這是他7-8歲時瞞著父親自己建造的一個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天地,這裏的每一個木材,每一個家具桌椅、器具、擺設,都是自己親手選取和打造的。每當自己感到煩悶的時候,他總會坐在這間木屋的書台邊,放空地看著窗外的那片湖,靜謐的湖麵隻一瞬間便能掃清少年內心所有的憂愁和煩悶。在這書台前,他將禮樂射禦書數盡數學通,才13歲時便達到了在整個古楚國都無出其右的地步。所有人都道是他們未來的儲君是天縱奇才,可誰又知,縱使是天縱奇才,也要日夜勤學,百練不殆,方能達到至高至強的地步。

夜色如水,深夜秋涼。最近經曆的一係列事件讓少年無法入眠,看著窗外的湖麵,少年將一張白紙平鋪在書台麵上,右手輕輕拿起躺在硯台上半幹的毛筆,用水沾了沾,恢墨而下,一筆一筆對著窗外的景色,寫意。不多時,一幅《深秋月夜圖》躍然紙上,而這圖上還有書台前望著月的他。看著自己臨時起意作下的工筆畫,倒也能入眼,於是便隨了心情,在畫的空白處,隨手題了一首詩:

清秋月夜寒,冷露惜冬蟬。

若道此間意,焚香念心檀。

一筆寫過,便一道留下了自己的別字“青湖雅客”於詩文之後。看著眼前的詩文、字畫,身處的木屋、胸前的紫菊石......少年不禁感慨萬千,此時他多希望自己的母親能出現在他身邊,聽他講述最近發生的一係列事情,給他出出建議,或者同他一起評評他的詩文畫作,也是好的。可惜,他與母親的緣分,在這個世間,隻有一天而已。

“緣起緣滅,皆有天意。”少年腦海中突然想起父親經常對他講的一句話。而這句話,之前母親在入夢的時候也多次同他提過;而今天在地宮內,他也被告誡過。少年不太明白,為何這麼多人這麼執著於這個“緣”字,為何自己不能創造出更多的緣?為何不能將自己想要延續的緣繼續延續下去?這世間的一切當真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是被設定好的嗎?每個人難道都隻是一個提線木偶在自己的人生劇本裏不斷重複著已經早已被輸入好的故事嗎?所有故事的結局難道不可更改嗎?......

少年並不想接受或認同那些迄今為止告訴他讓他“隨緣”的人的說詞,因為他太想清醒無畏且無憾地活著!他不害怕殺戮,但他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殺戮;他不害怕失去,但他希望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他不害怕離別,但他希望每次離別後彼此都還能有再相見的機會......“緣”這個詞,太多虛無縹緲,以至於他無法掌控而充滿了無力感,以至於他對這個字眼,時而充滿理解,時而卻又充滿了厭惡。

......

遠處,宮內的更夫已經在提醒眾人早些安歇。此時已過醜時,少年看著窗外無比明亮的圓月,出了下神,後默默地收起了自己的畫作,輕輕地關上了門窗。少年躺在木屋的小床上,抬頭透過木屋的天頂處故意被撥開的小口,望著天上的星光,緩緩開口道:明天,必將會是不輕鬆的一天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