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父子相見(2 / 2)

更加令合不勒吃驚的,則是跟隨保護皇帝地那幾千騎兵。他們默然佇立,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沒有顯示威武的軍歌和口號,然而就這麼幾千人,卻給了合不勒極大的jīng神壓力,不但是他,就是他身後的一眾乞顏貴族,眼光也很快從皇帝本人,轉移到了這一隊騎兵身上。

是的,稍微有過戰爭經曆的人都會知道,眼前這動作整齊劃一,整體都散發著無比的自信與殺氣的騎兵隊伍,是一支何等可怕的jīng銳軍隊。

仿佛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好奇之sè,趙桓微微一笑,攜著他手邊往營地裏走,邊道:“大汗可是注意到了我地護衛騎兵?”

合不勒點頭應道:“是,皇帝陛下說的不錯。”

“那便是嶽飛麾下的背嵬騎兵,穎昌一戰,他們頂著十倍金兵,苦戰半rì,大戰獲勝,首功便是背嵬。”

這支騎兵的厲害,一直關心著宋金戰爭的合不勒,心中自然清楚明白。隻是原本以為不過是金兵戰敗後的托詞,或是宋人的誇張,到得此時,他親眼目睹了這支騎兵的存在,心中方才明白,原來天下騎兵,並不僅僅是蒙古人。

趙桓攜著他手,卻隻覺得對方手中微微冒汗,他心中暗笑,卻也並不說破。待到得營前,卻是一眼看到白發蒼蒼的趙佶,正靜靜地站在營門正中,看向自己。

他心中一時也說不出是什麼感覺,下意識的幾步搶上前去,鄭重的跪下行禮,叩首泣道:“兒臣來遲,請父皇恕罪。”

趙佶已經老的不成模樣,多年的綿衣玉食,荒yín無恥,已經嚴重的毀壞了他的身體,北國為囚,生活的不如意和jīng神的摧殘,使得他老的更快,腰背已彎,兩眼老花,穿著青袍的他,此時更象一個鄉下私墊的老學究,而不是一個曾經的帝王。

見到長子跪在自己身前,趙佶神情複雜,愣了半響後,方才伸手去扶趙桓,將趙桓扶起之後,趙佶先看他臉sè神情,然後方道:“幾年不見,吾兒神sèjīng神,比往rì更佳。“趙桓泣道:“父皇卻是更顯老態了。兒臣不孝,不能早些接回父皇。”

趙佶笑道:“自古沒有古稀天子,我雖不到古稀之年,不過也過了花甲,人老了自然是這副模樣,難道想和始皇帝學,去學神仙之術麼。”

他這時候這般說法,趙桓極是意外,當年趙佶迷信道教,冊封了不少道士為官,甚至給自己也上了道教的尊號,此時卻一派豁達模樣,看來這些年的俘虜生涯,給這個花花公子皇帝,上了一堂醒腦課。

趙佶哪裏知道他的心思,又向著他道:“你當初不肯接我,我心中還是有些怨氣,到得今時此rì,方才醒悟。我的罪過和錯誤,唯有在這個時候,方能洗涮幹淨。”

見趙桓默而不答,趙佶又道:“你是孝子,我也知道,鄆王他們回去,你待他們也不薄,況且孟太後在長安,你晨昏定省,從不怠慢。現今大宋不但收回故土,滅了金國,還收回了燕雲十六州,以前的事不必再提,我不放在心裏,也絕不允許別人拿此事來做文章,吾兒盡可放心便是。”

趙桓見他如此清醒明白,心中當真安慰。他最害怕的,便是趙佶記恨他不肯和談迎回於他,若是此時奉回太上,而太上皇又是與皇帝相對抗,那麼對底下的政治和軍事諸多改革,將是不小的阻力,最少,將會被不少人利用此事。

而此時對方如此明白事理,將來必定也不會過問政事,隻是頤養晚年,絕不會給他添麻煩。他心中極是感動,終於誠心正意的答道:“父皇如此一說,兒臣慚愧,唯願奉父皇回開封後,父皇能頤養天年,壽可萬年。”

趙佶大笑道:“萬年不可期,唯願再過幾年舒心rì子便罷。”

他看看不遠處待候著他父子說話的合不勒等人,低聲道:“我看這些蒙古人,又是凶悍,又是野心勃勃,論起武力比女真還要凶蠻,吾兒不可不防。”

趙桓也是回身看了合不勒一眼,然後笑道:“父皇放心,兒臣盡自醒得,斷不會再讓他坐大,成為新的金國。”(/皮,皮.無,彈.窗,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