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的同時,政治上的改革持續進行,三冗問題早就解決,趁下的就是細化財務,完善政治製度,建立起更合理的公務員製度,趙桓深知政治改革任重道遠,一步步紮實走來,倒也分外平穩。
完全廉潔的政府不大可能成立,不過他有信心在自己死前,建立起一個高效和相對廉潔務實的政府,對這件事,他有絕對的信心。
宋朝的對外貿易,向來就不需要統治者操心,趙桓隻是在財政允許後,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近洋海軍,以保障這種海外貿易,繼續健康持續的進行下去。
大雪初霽,房間炭火燒的通紅,一派融融暖意,一個老人正伏案奮筆疾書,正經的瘦金體字,在潔白的宣紙上顯的份外的精神好看,一個年輕翰林學士輕輕踮起腳尖,用眼一描,卻見皇帝筆走龍蛇,正是寫的開心。
他心中暗自嘀咕:《海權論》,這不知是什麼,陛下自從老了,對著書的興趣越發的大,不過寫出來的東西,十有**到讓人看不大懂。
趙桓寫到腰酸背痛,終於落筆,長籲一口大氣。早有內侍送上茶來,遞到他的手邊。
他輕輕啜飲,一邊在心裏想道:“越發的累了,還有不少書要‘借鑒’,這可如何得了。”
愁眉苦臉的放下茶碗,趙桓看著眼前的紙發呆。文治武功,他已經做到了頂點,製度也有保障,剩下的事,自然就是開啟民智。而彼時的西方,其實在文明上並不超過中國許多,而為了保持一個文明的持續進步,就需得有更高層次的文明來引領,刺激。
趙桓自覺的將這個任務負擔了下來,多年書寫,已經“借鑒”了不少後人的思想結晶,而他的毛筆字,也練習的越發精進。
“算了,繼續寫吧,不寫,也沒得混了……”
已經把大部份政事權力下放的老頭,自己嘟囔了幾句,又提起筆來,聚精會神的書寫起來。
窗外,雪霽初晴,一派暖意。
結尾寫的有點尷尬,很想多寫點什麼,或是更詳細一點,特意留了幾天時間給自己,想仔細的,更好的收個尾。
隻是突然意興闌珊了,怎麼寫,也就是這樣的收束,還能如何?
這幾天在看《貞觀之治》是唐粉的同學們看看這部電視劇吧,全身心的推薦它,從任何一個細節,你都挑不出它的錯處,你能感受到盛唐氣節,感受到你的祖宗那個時候散發出來的光輝,感受到這個民族強盛時的自信的華采。
再見了同學們,下本書再見,《清明上河圖》全本,鞠躬致謝,告退。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