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陪孩子在點滴中領略生活真諦(2)(1 / 3)

陪孩子玩玩腦筋急轉彎

腦筋急轉彎是孩子常玩的一種遊戲,它不能按照常規思路來考慮,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使孩子的頭腦更加靈活敏捷。思維訓練得越靈活,創造性越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學習能力也相應地增強。因此,媽媽在家裏可以和孩子經常玩腦筋急轉彎的遊戲,讓孩子在樂趣中鍛煉思維能力,同時促進親子關係。

“什麼瓜不能吃?”西西問媽媽。

“唔……”媽媽一邊重複著問題,一邊思索著,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恍然大悟:“是傻瓜!”

一說出答案,母子倆都哈哈大笑。

媽媽說:“我答對了吧?該我問你了。聽好了!一個人的前麵放了一本又厚又寬的大書,他想跨過去可怎麼也跨不過去,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因為那本書太大了,那個人的腿太短,夠不著。”西西說。

“錯了。再想想。”媽媽得意地說。

“因為,因為那本書放在桌子上,太高了,所以跨不過去!”西西猶豫著又說了一個答案。

“也不對!”媽媽看著有些著急的西西,笑了。

“那是什麼啊?”

“接著猜啊!”

西西定下心來,想了想,眼前一亮說:“因為那本書放在牆角了,根本過不去!”

“對了。”媽媽笑眯眯地看著西西。

“耶!輪到我來考你。一個小孩和一個大人在漆黑的夜晚走路,小孩是大人的兒子,大人卻不是小孩的父親,請問為什麼?”

“因為是一個媽媽和兒子在走夜路。”媽媽不假思索地說。

“你怎麼這麼快就猜出來了?”西西有些喪氣,說,“這個不算,我再考你一個。什麼人一年中隻工作一天?”

“嗯,嗯……”媽媽假裝被難住了,嗯了半天也沒說出來。

“聖誕老人!”西西這下心理平衡了。

“對對對!是聖誕老人!”媽媽一邊裝出恍然大悟的樣子,一邊偷偷地笑。

“哈,讓我們接著玩!”西西又來了興致……

通過腦筋急轉彎,可以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快樂中思考。好媽媽應該多和孩子玩這樣的遊戲,充分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促進孩子靈活敏捷的思維發展。

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學習能力也更強。善於思考的人,能夠自己解決形形色色的難題,這樣一來,許多難題就不是難題了。而不善於思考的人常常遇到問題就慌亂退縮,缺乏主見,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習慣依賴他人的建議,這樣,往往得到自己不想要的結果。如果孩子想獨立而敏捷地思考,麵對各種問題能夠更靈活、更迅速地作出反應,孩子就需要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細致全麵的觀察能力,這些都可以通過腦筋急轉彎來加以培養。

孩子儲存的知識越豐富,思維就越活躍;知道得越多,聯想就越廣泛。

媽媽應該盡量調動孩子的感覺,去感知環境。比如,經常帶孩子外出參觀,去大自然中遊覽,引導孩子觀察細致的事物等。媽媽還可以每天都和孩子談談心,問問他都看見什麼聽見什麼,有什麼想法,一方麵可以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麵也鍛煉了孩子的思維,鞏固了知識。

此外,媽媽可以經常提問。因為麵對問題,孩子的大腦會活躍起來。如果孩子經常提問,媽媽們要和孩子一起討論,思考,不要隨便應付了事,而要啟發孩子從各個角度用多種思路進行思考。對於孩子幼稚的問題和答案,媽媽千萬不要嘲笑孩子,而應該大大鼓勵孩子的想象力。否定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不利於孩子思維的發展。

好媽媽隨身錦囊

在腦筋急轉彎中,如果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媽媽就要引導孩子去查圖書資料或者親自試驗。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反複思考得出答案。這個過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和孩子一起尊重他的朋友

在孩提時代,孩子之間誠摯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因此,好媽媽應該鼓勵孩子交朋友,當孩子有了朋友之後,要賞識並尊重孩子的朋友,同時協助孩子在與朋友交往過程中養成團結友愛、協作互助的良好習慣和健康的心靈。

簡而言之,關鍵就在於兩點:一方麵,好媽媽應該賞識孩子的朋友的優點,讓孩子在與朋友交往中主動學習,克服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麵,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可以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和交際能力。

好媽媽要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裏來。把孩子的朋友當做成年人一樣招待,采取熱情歡迎的態度。當孩子來家裏時,父母在態度上要和藹熱情,尊重大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孩子們精心準備點心或飯菜,也可以把空間留給孩子們,大人們出去“寄居”一下,讓孩子的朋友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支持和賞識。

嬌嬌有一個好朋友叫心語。她們總是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做作業。但是有一天,嬌嬌的媽媽參加完家長會後回家,神情嚴肅地把嬌嬌叫到跟前,對她說:“嬌嬌,以後你不要再和心語來往了!”嬌嬌問:

“媽,為什麼?”媽媽生氣地說:“我今天去開家長會,聽到老師批評你的那位好朋友成績不好,還喜歡打籃球,平時課堂紀律也不好。你那個好朋友怎麼那麼差?像什麼樣子?”嬌嬌聽了愣住了:“她的成績好壞,跟我和她是好朋友有什麼關係呢?”媽媽說:“當然有關係!你以後不許和這種壞孩子在一起!”“她不壞!她人可好了!她懂得很多,繡花、打球什麼都會!”嬌嬌辯解。

“無論如何,以後你不要跟她再來往了!你跟著她玩,一定會學壞的!怪不得你最近越來越野了呢,原來跟她有關係。”媽媽大聲說。“我沒有受她壞的影響!”嬌嬌為好友抱不平,“她人並不壞,她雖然學習不好,可她在其他方麵很優秀,她很善良,待人友好,才藝很多,我和她是最好的朋友。”母女倆爭得麵紅耳赤,最後,嬌嬌徑直走回自己的小屋,“砰”的一聲,把門反鎖起來。

從那之後,嬌嬌堅持繼續和心語來往,有時候還把她帶到家裏來。

但是媽媽卻對她愛理不理地,這讓嬌嬌非常尷尬。常常是心語一回家,母女倆就吵了起來。後來心語再也不到嬌嬌家裏去了。有一次,媽媽還把心語送給嬌嬌的一些小禮物扔進垃圾桶,嬌嬌徹底憤怒了,幹脆跑了出去,到心語家裏過了一夜。時間一長,嬌嬌和媽媽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媽媽說什麼,嬌嬌再也不聽了,有時候還故意唱反調。媽媽無奈地感歎:“孩子怎麼這麼叛逆啊!”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認為成績差的朋友就會帶壞自己的孩子,通過強硬手段反對孩子和朋友交往,造成孩子激烈的反抗。其實,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完全與成績的好壞掛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長處和缺點,成績不好的同學身上還有別的優點,而成績好的同學也不見得品質就好。媽媽要幫助孩子鑒別識人,而不要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朋友。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嚴正的朋友。”因此,好媽媽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並尊重對方的朋友,讓孩子在交往中培養群體意識,克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讓他們遵從群體活動規則,並從中認識到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

在孩子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媽媽要讓孩子自主選擇朋友,並經常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裏來做客。這樣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對孩子的尊重,又可以進一步密切與孩子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