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本良家子(3 / 3)

“學生今年虛歲二十六!”齊旭回道。

“啊,已經二十六了,看著倒象二十出頭。”鄭大總管更加確定齊旭沒說謊,是個要去參加科考的書生了。

這時代人的平均壽命還不到五十,二十六歲已顯老相,齊旭能“保養”得這麼好,那足以說明他出身大富之家了。

鄭大總管一指齊旭,道:“你既是趕考的學子,那就做首詩給咱聽聽,讓大夥品評品評!”他身後的騎兵一起點頭,都說確實應該考較一下。

齊旭心想這是想看我值不值得幫呀,如果不值得幫,十有八九順手指個方向,告訴我往那頭走就能到大隋了,然後這幫仁兄拍屁股走路,把我一個人扔草原上。

他清了清嗓子,大聲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念罷,搖頭歎道:“可惜母親為學生縫製的衣服,被強盜搶去了,學生愧對母親啊!”

齊旭說完這番話,便不再言語,靜靜地等著掌聲響起來,等著鄭大總管和這一大隊的騎兵誇自己。他念的可是膾炙人口的第一等好詩,斷無不被大誇特誇之理,如果誰說這詩不好,那可當真是豈有此理了!

然而,這世上偏偏就有許多豈有此理的事!

好半晌,不但沒有掌聲,更無半句喝彩之聲!這還不算,一大隊騎兵人人臉上現出茫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說話,更別說品評了。而鄭大總管更是臉露不屑之色,連連搖頭。

終於,鄭大總管用恨鐵不成鋼地語氣道:“齊旭啊,你一定平常讀書不用功,所以這做出這般不入流的詩來!唉,你還是別去參加科考了,反正也考不上!”

不明真相隻知圍觀的騎兵聽鄭總管說完,也都點了點頭,看向齊旭的目光中充滿了憐憫。一個頭目模樣的騎士道:“我雖不識字,可也知你這詩實在做得不怎麼樣,不過你倒是個孝子,還是值得一幫的!”

更有人道:“鄭副總管,要不然咱們就帶他去柳城郡吧,在那裏給他安排個差事,雖然他學問差勁兒,比廢物也強不了多少,可卻是個孝子,總不能看他死在這草原上。”

鄭大總管唉了一聲,揮手道:“給他找身衣服,就跟著咱們去柳城郡吧!”他見齊旭沒什麼學識,也就失了興趣,說完便命隊伍再次上路。

齊旭心中驚駭難以形容,難道鄭大總管是個深藏不露的大文豪?可就算是大文豪,也不可能把大詩人孟郊的詩說成是不入流啊!孟郊要是都不入流,那入流的得啥模樣?

軍隊中隻有鄭大總管一個人不是士兵,他是不可能把衣服讓出來給齊旭穿的。騎兵們沒有普通衣服,隻能給齊旭一套備用的盔甲,另外分出一匹原本馱行李的紅馬給他騎。

齊旭頂盔貫甲,胯下胭脂馬,外表看起來倒也威風凜凜,可惜他騎術不佳,盡管紅馬性子溫良,可他仍騎不快,沒走多一會兒便落在了隊後。

鄭大總管回頭看了一眼齊旭,對隨從兵將道:“這人是個草包。咱在京裏時,也見過不少有名的才子,他們做出的那些詩,簡直是好得不得了,咱連一句都聽不懂。可你們說後麵那個草包,一共做了六句詩,咱就聽懂四句,這詩還能好到哪兒去!”

隨從兵將深以為然,有的點頭道:“鄭副總管高見,才子們做詩,要連咱們這些不識字的人都能聽懂,那還能叫好詩了嘛,連詩都不算!”

有的則道:“鄭副總管,您老人家好本事,竟聽懂了四句,我隻聽懂了三句!”

其他兵將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聽懂幾句,然後大大貶低齊旭一番,稱其為草包。在鄭大總管和兵將們的心中,才子做詩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越聽不懂的詩才越叫好詩,如果詩被他們聽懂了,那豈不是等於水平和他們一樣?那還能叫才子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