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當代大學生的精神狀態(2 / 2)

“擺爛”,是什麼?

是早八大學生眼皮打架時

雙手一攤,倒頭就睡

是考試前發現背不完資料

然後把書一推,覺得愛掛就掛

是甘願自己的人生渾水摸魚得過且過

嚷嚷著“麻了,

“內卷”這個詞迅速在這兩年席卷各大校園

縱使有人努力得開心又滿足

但還有很多大學生

每天精疲力竭奔忙於各種評價體係和成績

每個周末泡在圖書館長草

其實是和別人的學習時間賽跑

總是盯著別人考了什麼證

自己沒考就緊張兮兮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擺爛為什麼存在

當我們麵對即將可能到來的失敗時,通常會用“我在擺爛”的理由來規避自我。在心理學上,這種行為叫做“習得性無助”,是指當我們深知負麵的後果已經不可改變、逃無可逃時,我們會產生極度消極的情緒,從而抑製我們的積極行為,以自我保護。

因為學生們對未來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前進,就隻好信奉船到橋頭自然直,任自己人生的小船隨意漂流,燒兩柱高香,祈禱小船幸運地碰上“暴富”的碼頭。但其實這樣隻能帶來觸礁的船難。

內卷為什麼要出現

一個無法避免的原因——競爭。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在追求一種優越感”。而學習中的優越感,更是大學生們對於自己未來生活的安全感的加持。在如今社會中,一紙突出的成績,一份不錯的工作,一個上級或者長輩的認可,看起來是多麼重要。每個人擠破頭皮扒著競爭的門框不鬆手

從眾原因也不可忽視。從心理學層麵來看,“內卷是在群體無意識下的行為,屬於為求自保而產生的不良競爭”。在當下,一部分學生為了獲得有限的優質資源,隻能通過沒有上限的投入來提高成績,而當不少人都在對此進行投入的時候,更多的同學觀察到大家都在追逐著同樣的東西,於是便盲目肯定了投入的價值。

這種盲目,是對自我認知的缺乏。當我們站在大學的屋頂上眺望,我們會看到,我們背靠校園,麵向社會。我們背後是人類先鋒的學術,麵前是“我上哪兒才能掙到錢”的茫然現實。

怎麼樣麵對精神內耗?

如果即將到來的結果可能不盡人意

那為什麼不努力到最後一刻呢?

畢竟事情已經不會更糟了

“年輕人

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

而非焦慮時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

在八九月自會有答案”

餘世存先生的這句話

值得我們共勉

有意識的努力好過無意識的內卷

我們應該主動去了解社會

了解各個職業

了解我們自己

優質的上進心好過消極的攀比心

每個人人生的指標並不是所謂的“完美”

麵對困難的包圍圈

我們無法全方位擊潰

可以選擇一個方向全力以赴進行突擊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青青大學時光

怎能任由精神內耗磋磨到枯黃

我們要珍惜太陽的溫養

努力奔向碩果累累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