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
精神狀態
當代大學生朝氣蓬勃,
但有時候他們心中的“小野獸”也需要被釋放,
他們的“發瘋”極具創意性和幽默感,
又富有即將抓狂的衝擊感,
總之,大學生們總不會另大家失望..
一些“發瘋文學”
— I am fine—
宿舍養狗
心靈手巧的大學生,挖掘出一種新的方式來排解焦慮——宿舍養狗,一夜之間,網絡上傳出了一條鄙視鏈:有狗了,已經不跟沒狗的人玩了。
無差別“謾罵”萬物
大學生通過這種宣泄消極情緒更加傳遞樂趣,“這個係列查重率為0”正也體現了大學生驚人的創造力。看上去極端又不失幽默的話語、段子、視頻更是體現出一種苦中作樂的無奈、心酸、樂觀。
情 緒 穩 定
我們情緒也十分“穩定”,上一秒還在苦苦喊著救命,下一秒就會因為朋友的出糗、一個有趣的段子逗得哈哈大笑,我們的煩躁是真的,我們的快樂也是真的。
n多作業
大學生“發瘋”的根本原因大概就是......
被各種實驗課填滿的時間表、永無止境的deadline、小組作業的“摸魚”隊友、被疫情偷走的出走時光......
正是有諸如此類的煩心事,大學生們對“發瘋文學”進行創造加工。其實偶爾發瘋調節一下心理狀態,想想也是不戳滴...
“疫”閃而過的青春
— go on a journey —
“青春就幾年,疫情占三年”,這一句話,道盡了多少大學生的心酸。“跟你講個‘鬼故事’:以前大學生可以隨意進出校門,沒課可以跨省旅遊。”
但也正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們的創作靈感被激起,他們的想象力在狹小的空間裏達到了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在寢室心在巴黎、寢室大片高度還原、操場演唱會、美甲修眉小攤......
疫情生活的確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 但並不影響我們仍然滿懷熱情去追求大學最好的生活狀態。
“我們都要好好的,要學會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裏找平衡、找浪漫、找自己。”
“上了大學後,感覺性格比以前開朗很多,因為大學生就是要宣泄和表達,敢於”發瘋“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滿就要適度發泄出來,發泄出來明天才會笑得更開心啊。“
——生工20 張同學
“每一代大學生都有每一代大學生的特色,我們通過‘發瘋’來尋找一種大學生群眾的共鳴感,我們會被這種共鳴感逗笑。我們發泄情緒,卻沒有把壞情緒傳遞給任何人,而是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傳達,讓大家看了反而更加愉悅。”
——生技20 莊同學
“發瘋”其實就是大學生們精神壓力和焦慮情緒的一種釋放,通過“發瘋”來對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而 我們敢於釋放,敢於宣泄,也同樣敢於拾起勇氣繼續向前。
“擺爛”和“內卷”四個字
沒有大學生會覺得陌生
“開擺”還是“開卷”?
我們都不需要
我們應該改變精神內耗現狀
在這個用表情包交流的時代
咱們當代大學生們
誰都有幾張代表心聲的表情包
想必大家都見過這樣幾張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