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後的生活
劉伯一家生活在貧困的曲陽縣下岸村,家中有三個正值壯年的兒子,但因家中窮困,找不到媳婦,隻能花錢買媳婦。
1994年,當劉伯聽聞人販子手中有“新貨”的時候,便帶上2600元,和之前一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將郜豔敏帶回了家。
劉伯給老大和老二都買了媳婦,就差老三了,而郜豔敏就是老三的新媳婦。然而這對於這個村莊來說,隻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因為村莊過於貧窮,沒有人願意嫁入這個村子。
又因為村莊與外界隔絕,所以村裏麵的人都比較迷信,男女比例極力不均衡,以導致男多女少的局麵。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錢去討媳婦的原因了,再讓買再來的媳婦,給他們生孩子,如此,便形成了惡循環。
這對於郜豔敏而言,無非是從一個狼窩,跳轉到另一個狼窩,從原來的三個人,到現在的一個人,換作是一個正常女性都會想著逃跑吧?於是郜豔敏便開始想著,自己要逃離這個地方。
然而,劉家人也不是吃素的,憑借過往經驗,將郜豔敏關在木屋中,每天看守,而且想出外麵隻有一條小道,想出去這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郜豔敏還有個二嫂,她們交談甚歡,因為她們都被拐賣到這裏,然後成為劉家人。二人卸下所有防備,抱在一起痛哭。
二嫂擦幹眼淚說著:“咱們這個村的女人基本上都是拐回來的,沒有一個能跑掉的。”
郜豔敏疑惑道:“為何如此?”
“即便是出去了,回去後家裏人仍視我們為恥辱,不如還是認命的好。”
郜豔敏聽完二嫂的一席話,仍然不死心,趁半夜,劉家人已然入睡,郜豔敏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於是偷溜出去,但沒走二裏路就便被村中人發現。
劉家人聞聲趕來,將郜豔敏領回家,之後就對她拳腳相加,並警告她,下次逃跑就不是這麼簡單了,郜豔敏蜷縮在角落中,啜泣的聲音在空氣中徘徊著。
郜豔敏心想:“如若不能出去,還不如一死百了!”
第二天,郜豔敏投河,但沒過多久,就被過路的村民看見,將她救起,郜豔敏睜開雙眼,放聲大哭,痛恨為什麼自己的生死權都不在自己手裏。
郜豔敏自知想跑是不可能的了,之後,她又接連自殺兩次,吃農藥,割腕,無論如何,她依然走不出那座房子。
這接連幾番的動作將劉家人搞得害怕了,他們讓郜豔敏提出要求,郜豔敏聽後,提出自己想要回家,劉家人同意了,前提是劉老三必須陪同。
這讓郜豔敏的臉上添上喜色,如心死般複燃,心想:如今我父母健在,即便是劉老三與我同去,也不能拿我怎樣!
然而不是心中所願都能達到的,郜豔敏父母的態度,讓她徹底心灰意冷。1995年,郜豔敏收拾行囊,與劉老三一同回娘家。
跋山涉水後,郜豔敏的父母終於看到自己的女兒,失聲痛哭起來:“一年了!你到底去哪了啊?這一年你都沒有消息,我們找了你整整一年了啊!”
郜豔敏看到自己父母為了找自己頭發白了,神色蒼老許多,眼眶裏的淚水不經落下。
郜豔敏將這一年的經曆,詳細告知父母,父母頓時醒悟,瞬間臉色耷拉下來:“像你這樣的女孩子,已經回不來了啦!”
聽到父母這話後的郜豔敏,就像被雷劈中般,臉上露出驚慌失措的表情,父母見狀後又說道:“你既已嫁作人婦,趕緊隨著你夫家走吧!”
郜豔敏如心死般離開了家裏,就像二嫂說的:“出去了也是沒有人要的,不如就認命的好。”於是,郜豔敏隨著劉老三,回到了那個極度令她厭惡的地方。
回到村後不久,郜豔敏便懷孕了,隨著女兒的出生,她不再想著逃跑,對身邊的一切變得麻木,她已經認定這便是她的命。
不知你是否看過《嫁給大山的女人》,這部電影就是根據此事改編的。但主人公的公公是幫助主人公逃離人販子的恩人,主人公想報恩而選擇留下。
這無疑與事實相差極大,兩者相對比較起來,劇情顯得尤為諷刺,這是一個非常悲慘的故事。
少女涉世未深,無辜被拐,成人後成為教師,卻遭村民指責,最後無奈之下,留於村中。那時的她,每天生活日夜煎熬,但在每日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下,她的內心才會得到平撫。
我們不能讓更多女孩變成下一個個例,女孩出門在外,一定時刻謹記切莫與陌生人講話,也不要坐陌生人的車輛,時刻保持警惕。
現在國家打擊人販子的政策,是越來越完善,不僅如此,鄉村精準扶貧等政策,深入更多農村。相信以後不會有更多女孩,成為下一個“郜豔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