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身材焦慮案例(1 / 3)

(一)如今,萬物皆可內卷。大人的工作時長、孩子的成績,甚至是課外興趣班項目,都已經是老生常談的競爭項目了。可是萬萬沒想到,身材也開始內卷了,這種焦慮甚至蔓延到了孩子們身上……

育兒小觀察

最近看到了一些熱門討論話題:“8歲小孩腹肌炸裂”“7歲女孩自幼習武,練出8塊腹肌”“初二女生因身材遭到同學嘲笑,進行節食減肥,一天催吐5次,導致進食障礙”“未成年女孩因‘身材焦慮’,花上萬元健身”……

追求好身材無可厚非,但孩子們是否有必要承擔這種壓力呢?

身材,關乎健康,更關乎審美

一方麵,根據調查統計,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增長,孩子們確實該控製一下身材了。另一方麵,對“身材”的過度關注正在影響孩子們的心理狀態。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

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6.8%和3.6%

“身材”好壞,不僅是健康問題,也摻雜了審美問題。這意味著孩子需要承擔他人的審視,經受一些外界的壓力。

現在社會層麵審美大體還是傾向於白、瘦的,由於網絡的普及,許多孩子都曝露在這種觀點之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類似的標準:膚色深是不夠好看的,胖是不應該的。

而父母這邊,要麼是出於健康考慮,要麼是順從審美,都會試圖對孩子的身材加以“管理”。

身材焦慮一時,影響可能一世

孩子經受多重影響,一旦產生了身材焦慮,一係列的問題也就會隨之而來:

用節食等極端手段不科學地控製身材,影響生長發育;

焦慮容易造成不自信,影響溝通能力和人際關係;

更有甚者,孩子們會不自覺地與隱形校園暴力,或成為受害者:給同學取嘲諷身材的外號,孤立身材“不好”的同學,甚至因此產生直接身體衝突。

抵禦身材焦慮,父母很重要

父母對自己身材的要求,也會映射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節食,孩子吃飯的胃口也不會太好;如果父母常用不好的語氣談論別人的身材,孩子也會模仿。

因此麵對身材焦慮,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盟友。

首先父母需要幫助孩子過濾審美偏差,建立開放的身材意識,明白健康高於身材,內在重於外表。

其次就是要讓孩子自尊自信,友善待人。愛自己,才能接納自己,正確地對待他人,不製造焦。

最後也很重要的是,帶領孩子健康飲食,堅持鍛煉。用科學的方法,保持好身材!

(二)阮玉盈(重慶大學)

近日,一段媽媽分享的一歲寶寶稱體重時小心翼翼地上稱並且在媽媽問“胖了沒?”後努力吸肚子的視頻在互聯網上火了起來,網友紛紛表示被逗樂,笑稱這像極了節後上稱的“我”。(2月7日 陝視新聞)

視頻一經發出,便因為寶寶的可愛上了熱搜,引來了很多的關注和討論。有網友評論“所以這是和媽媽學的吧?”“小小年紀就知道要保持形體美,長大一定是個大美女”“寶寶把尿不濕脫了會更瘦”……此類評論看似是在對寶寶的行為進行調侃,並沒有惡意,但是仔細深究,這類評論背後折射出的是對身材極其苛刻的要求與無形中加劇的身材焦慮。

1歲的寶寶並沒有對身材的完整認知,更不知道“胖”和“瘦”在許多人心中代表著什麼,寶寶的世界中隻有好與壞的標準。但是寶寶小心翼翼上稱的動作告訴我們,她在無形中認識到體重秤上的數字大,便是“壞”,如果數字小,便是“好”。這樣的觀念形成和家庭教育脫不了幹係,也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身材和體重要求嚴格,經常產生焦慮的情緒,潛移默化之下,孩子也對體重產生了模糊的認知。在發現孩子出現了類似“身材焦慮”的情緒後,一定要及時糾正,告訴孩子稱體重的目的不是看自己夠不夠漂亮,夠不夠瘦,而是監督自己是否健康。隻有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確看待體重問題的思想,才能讓孩子在今後的成長中始終保持自信,不再產生身材焦慮,出現為了減肥將健康棄之不顧的現象。

在大自然中,美是不被定義的,不論是翠綠的青山還是蒼茫的戈壁,都是美的象征。但是在人類身上,美卻總被束縛。在很多人的審美觀念裏,美的身材一定要足夠、足夠高,皮膚要白,眼睛要大……相反,胖的、皮膚黑的便會被許多人嘲諷,甚至冠上極具侮辱性的外號。這些互聯網上的畸形審美影響著許多人的心態,給許多人帶上了無形的枷鎖,身材焦慮應運而生,甚至蔓延到了低齡群體。

古今中外,美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應該被局限在“白幼瘦”的畸形審美下,健康即美麗。我們不能僅將1歲寶寶上稱的反應當笑話看待,更要及時反思,我們是否對他人的身材要求過於嚴格,是否對自己的體重持有過度焦慮的心態。及時改正,放平心態,接受美的多樣性,別再讓身材焦慮影響到我們下一代的心理健康!

(三)最近幾年,“A4腰”“性感大長腿”“精致小V臉”等網絡熱詞的湧現,可以看到人們對於身材的要求,達到了幾近苛刻的要求。當然,越來越多“完美身材”的出現,能夠讓人一飽眼福,可是你知道嗎?這種“身材焦慮”已經蔓延到孩子身上,青春期的孩子成為高危群體。

前段時間,媒體對“催吐減肥現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該現象已經滲透到中小學生群體。案例中,一位化名為“小玥”的14歲初中女孩,因為進入初中以後,身材問題遭到同學嘲笑,疫情期間采取了極端的減肥計劃,節食、運動、催吐,各種減肥方式都逐一嚐試,最後沒幾個月就被確診為進食障礙,同時還出現了脫發、月經失調等問題。可見,現在不僅是成年人,孩子也有嚴重的“身材焦慮”。

▶青春期的孩子,成為“身材焦慮”的高危群體

我們的孩子對於身材的焦慮,已經達到難以想象的程度。據了解,我國進食障礙的人群年齡段主要是在12-35歲,多為青少年和年輕女性。國內的這股“身材焦慮”已經蔓延到孩子身上,青春期的孩子成為了高危群體。而且,多數人不知道的是,中學生也已經通過一些手段來迎合大眾對身材的審美。

如果你到網上搜索“中學生減肥記錄貼”,就會發現有些中小學生因為選秀節目、追求“白瘦幼”的社會氛圍、社交的壓力等等,真實地記錄著自己的減肥經曆,還會在模仿視頻中秀自己的好身材,比如“筷子腿”“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等等。

▶孩子“身材焦慮”過於嚴重,會給自身帶來傷害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知道關注自己的身材,也是成長會經曆的自然過程。但是,青少年成長階段的孩子思想觀念還正在塑造階段,他們“身材焦慮”容易過度,過分關注自己的外形情況,對他們造成的消極影響,是無法想象的。

盲目減肥,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未成年階段的孩子,身體還在發育當中,應該注重日常營養的攝入,保持健康的飲食。如果“身材焦慮”過於嚴重,擔心長胖,對入口的食物有嚴格的克製,可能就會導致身體營養不良,嚴重影響發育。

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14歲女孩,因為“身材焦慮”采取了極端的減肥方式,逼著自己少吃、過度運動、催吐等等,把自己一步步塑造成理想中的“完美身材”,結果患上了進食障礙,連正常飲食都不能,令人惋惜。

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身材管理上,可能會影響學業成績

尚處於求學階段的中學生,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學業成績提升上。可是,身材焦慮”嚴重的孩子,因為非常在意外界對自己身材的評價,需要時刻監控自己的形象等等,頭腦中的雜念太多,就一定會影響學業成績。

而且,過度的“身材焦慮”,肯定會導致過度的身材管理。如果孩子因為減肥過度,身體健康受到影響,需要休養身體、治療疾病,也會影響學習。

過度關注外貌,容易影響社交健康

美是多種多樣的,要寬容地對待自己的身材。可是,過度的“身材焦慮”容易不斷地向人發出“要變瘦、不夠瘦”的信號,所以孩子就容易有畸形的審美,認為“瘦”才是好的、美的。結果可能導致,孩子更願意跟瘦一點的孩子玩,遠離胖的人群。過度關注外貌,可能就會影響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關係。

▶如何讓孩子遠離“身材焦慮”?

如今,影視劇、網絡短視頻、選秀節目的泛濫,無時無刻在向孩子傳遞著“這是一個以瘦為美的時代,隻有瘦了才好看”,所以孩子很容易陷入“身材焦慮”的漩渦,使身體健康麵臨嚴重威脅。所以,家長要學會防範於未然,讓孩子遠離“身材焦慮”:

引導孩子變得自尊自信,不要讓孩子因外形條件變得自卑或者焦慮。孩子被“身材焦慮”所困,往往就是因為意誌不堅定,容易人雲亦雲,過於聽信周圍人的想法。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變得自尊自信,接納自己,包容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個人成就,不要因外形條件自卑或者焦慮。

鼓勵孩子用健康的方式應對“身材焦慮”。懂得審美、追求符合大眾的審美形式,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這一切必須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把對完美身材的追求和體育鍛煉、健康結合在一起,加強身體鍛煉,孩子才能兼顧身材和健康。

(四)媽媽為讓女兒長高每天逼其跳繩3000個,導致孩子患上脛骨結節骨骺炎?

“我就想讓她能再高一點瘦一點,看起來能更美一點。”

媛媛13歲,身高1米58,體重將近120斤。為抓住最後的長高機會,媛媛的媽媽每天逼著女兒跳繩3000個。媛媛一直咬牙堅持,直至不久前,忽然感到左膝疼痛。媽媽一開始覺得是女兒想偷懶,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女兒患上脛骨結節骨骺炎。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身材焦慮已經不是成年人的專屬,他已經席卷至未成年,蔓延到孩子身上,讓青春期的孩子成為身材的焦慮的高危群體。

讓孩子追求“白高瘦”的社會氛圍,為迎合大眾審美不惜犧牲自身健康,這是病態的思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們應該用健康的方式去獲取“美”。

就像媛媛媽媽,希望孩子能長高,就要求媛媛每天跳繩3000個,跳繩沒有錯,錯就錯在媛媛媽媽沒有“度”,隻有適當的進行運動,才能促進肌肉發育,過度的運動則會適得其反!

想要孩子長得高,做好這四件事就好。

1,保證孩子適當的營養。

2,保證孩子有充足良好的睡眠。

因為睡眠可以刺激生長素的分泌,所以在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中,要有充足的睡眠,才是長高的秘訣。

3,讓孩子養成適度運動的好習慣。

呆狸歡樂城內有大運動區,讓孩子大膽地發揮自己跳躍、奔跑的本領,波波池也能有效地訓練孩子的協調能力, 讓孩子在玩樂中鍛煉自己。

4,為孩子創造寬鬆、愉悅的生活環境。

呆狸歡樂城內設置了新奇有趣、動靜結合的益智遊玩項目訓練孩子精細動作,為孩子提供良好輕鬆愉悅的玩樂環境,還有豐富有愛的親子活動,讓孩子和家長在玩樂中培養親子感情!

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孩子看待自己的身材,拒絕身材焦慮做真正的自己!

(五)杭州兩家醫院10月18日發布的兩起病例都與“身材焦慮”有關:30歲男子為追求低體脂,一個月吃掉160袋水煮雞胸肉,腎髒損傷;13歲初中女生半年減肥20多斤,體重僅64斤,被確診為神經性厭食症。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30歲的馬先生(化名)是健身達人,肱二頭肌強壯,六塊腹肌清晰,但他追求更低的體脂率和更明顯的肌肉線條,開始高蛋白飲食,除了早餐隻吃水煮雞胸肉,一個月吃了160袋成品雞胸肉。極低的碳水和極高蛋白飲食讓他全身無力,有時還腰酸。公司體檢時,他的尿常規結果顯示尿蛋白2+,醫生判斷為攝入過多蛋白質造成腎髒代謝負擔過重,導致腎損傷。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謝祥成表示,蛋白質被吸收利用後會產生有害的含氮廢物如尿素氮等,需要通過腎髒代謝,蛋白質攝入過量勢必導致腎髒負擔加重。普通人群通過日常飲食就能滿足所需蛋白質,無需額外補充;健身人群要在確保肝、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遵循專業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