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拒絕校園霸淩(2 / 2)

05

共讀書籍,習得策略

可以和學生一起讀一讀預防校園欺淩的相關書籍,學習預防之策。小學生可以閱讀《對校園欺淩說不》《大紅帽和小灰狼》等書籍,中學生可以讀《奇跡男孩》《孫子兵法》等書籍。《孫子兵法》作為兵家經典之作,其核心是主張“慎戰”的。因此,在關於校園欺淩的問題上,其實是可以帶著學生來讀一讀的,學生一定會受益匪淺。

06

“心靈信箱”,管理情緒

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方式,當學生遇到和同學、家長之間的問題,有情緒波瀾時,可以寫上一張提問小紙條,放進我辦公桌上的小信箱,我會第一時間給予回複和解答。讓學生有傾訴的渠道,通過紙條回複或者麵對麵回複、集體回複等方式,做好學生的情緒調整,防範他們有可能產生的過激行為,讓學生在相對輕鬆愉悅中學會處理校園欺淩等問題。

班主任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能更細心用心一些,多為孩子的生命底色塗上善良同情,體諒接納寬容的美好元素,校園欺淩就會得到有效控製,學生就能在校園裏度過美好幸福的生活、學習。

家校共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保護人,老師如果能邀請到家長的加入,尋求到家長的力量,那麼校園欺淩的預防就能更有針對性,更有成效。

01

提醒家長,培養性格

成為欺淩者或被欺淩者的學生,往往都會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比如性格霸道、自私自利的學生,更有可能成為欺淩者;不善言辭、情商較低的學生更有可能成為被欺淩者。所以班主任要引導家長注重孩子性格的養成教育。提醒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態度要平和,情緒要穩定,這樣傳遞給孩子的才是積極平和的性格,對孩子適當鼓勵,多加肯定,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多帶孩子參加活動,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02

引導家長,分段預防

每個年齡段的學生對校園欺淩的認知不同,所以老師要聯合家長做好各年齡階段的預防欺淩工作。針對低幼年齡段的學生,老師要提醒家長教會孩子什麼是規矩,哪些事情不能做;提醒漸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多關注孩子交往的是哪些朋友,這些朋友有什麼特質,特別是當孩子的朋友存在某種不好的傾向時,希望家長多作教導。對於高中階段的孩子,校園欺淩可能更具有隱蔽性,老師要提醒家長多觀察細節,從孩子的言談舉止中發現苗頭性問題,比如孩子突然的沉默等等,做好及時的預防。

03

教會家長,多做預判

有不少學生受網絡遊戲、視頻直播、不健康書籍等的影響,變得暴力,或有其他不文明的行為。這些思想和行為的形成是一個不短的過程,也往往是一些家長所忽略的地方。老師要教會家長去留意孩子所看的書籍、喜歡玩的遊戲,甚至是注意聽孩子說話的語氣、常用的口頭禪,多觀察孩子的穿著打扮,從多個角度對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的變化做出判斷,要保證輸入到學生心中的是正麵的、積極的思想觀念。不要讓孩子學會暴力,成為欺淩者。

04

建議家長,善做溝通

老師麵對一個班級的學生,有時難免會對個體有所忽略,而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情緒的最佳疏導者。隻有當家長了解掌握孩子情緒的時候,才最有可能預防欺淩事件的發生。老師可以建議家長和孩子多溝通,比如在布置家庭作業的時候,可以加上一項:用20分鍾和孩子聊聊除學習以外的事情。這樣的作業,就能使一部分家長從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定定心心和孩子交流,關注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一旦發現欺淩的傾向,不管是去欺淩他人,還是受他人欺淩,就能及時疏導,做到防患於未然。

05

送給家長,一份指南

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安全後盾,也是學校和老師預防校園欺淩的最佳盟友,然而有些家長對於什麼是校園欺淩,怎樣預防校園欺淩,也是不甚了解。老師有必要在開學初就給家長一份防止孩子遭受校園欺淩的指南書。指南書上要告訴家長哪些孩子容易遭受校園欺淩,孩子遭受到校園欺淩的信號,家長如何預防校園欺淩的建議等等,作為對家長的法製知識的普及,盡可能實現家校共育,使家庭教育在預防校園欺淩方麵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欺淩事件,預防當先。沒事不惹事,切莫隨意欺負同學;有事不怕事,如果受到欺負,要敢於為自己發聲。願我們的星火之力,護校園一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