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吐槽最多的,就是電影的主題核心變更:從張桂梅追隨黨才一直堅持,變成了亡夫的意誌給了張桂梅力量。
這一劇情,槽點就更多了。
上節目的時候,張桂梅當著全國觀眾的麵,親口說過:“是黨給我的力量,也是我自己的意誌,才讓我一直堅持到如今。”
可是在魔改後,變成了:是遵循丈夫的意願,也是丈夫給了我力量。
電影裏,胡歌飾演的丈夫,在去世後不斷穿插劇情,在關鍵時刻給予張桂梅力量。
導演和編劇想表現,張桂梅和丈夫的感情,這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們沒搞定張桂梅事跡的主旨在哪。
不是所謂的夫妻恩愛,更不是那些亂七八糟的不符合原事件的劇情,而是張桂梅個人無私奉獻的路上,遇到了更多無私奉獻的同行者。
在他們的努力下,那些貧困山區裏渴求改變命運的女孩們,終於能夠和其他同齡人一樣,站在受教育的起跑線上。
就像電影裏說的:“這個世界對我們一點也不友好。”
女孩背著書包,無助地說出這句話,卻不想,這個世界最先給她們的打擊,就是本該為她們發聲的電影,打著幫助她們的旗號,卻在暗地裏嘲諷她們。
2.海清背鍋
電影上映前,營銷的都是海清的演技。海清本人,更是做了2年的心理建設,才敢飾演張桂梅。
海清更是多次找到張桂梅,學習她的神態,動作和語言。
學校的女孩們,看到海清出現,更是落淚不止,她們說:“好像看到了校長本人。”
那時候,還沒看過劇情的網友,都在誇讚海清的演技。
有人說她已經轉型成功,和現在的演員走的不是一條路了。也有人說,海清要靠這部電影翻身成一線了。
所以,大眾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值不斷拉高。更別說張桂梅校長的事跡,各大媒體都爭相報道過,各個節目也做了很多類似的訪談,照著拍,根本不會出錯。
但是沒想到,一頓魔改下來,連帶著海清也翻車了。
這部電影的評分不斷下降,很多看完的觀眾也以貶更多。
其實在《隱入塵煙》後,海清已經轉型成功了。
她在鄉下待了一年之久,每天就跟著鄉親種莊稼,幹農活,把自己完全帶入角色,十分豁得出去。
她演技的務實和真摯,碾壓了一眾影星,大眾對她的印象,也拔高到一個不錯的層次。
可是沒想到,本能帶她成名拿獎的電影,被導演的改編改得一塌糊塗,丟了口碑不說,這麼多年的拍攝努力,還全都付之一炬。
隻能說,口碑建立難,毀掉口碑,也不過是一夜之間。
現在的情況,已經無法扭轉,畢竟電影已經上映,除了下架,根本沒辦法再次改動劇情。
隻可惜,海清的幾年時光,就被錯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