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正在酣睡,白嫩方正的小臉上還掛著笑意,興許正在做著一個甜美的夢呢。她已看不清這些,全身的血液在向頭部湧,眼前那張天真可愛的娃娃臉,變成一張張熟悉而又陌生的麵孔,變成一張張令人心寒的鄙夷、譏諷、冷漠、斥責的麵孔……她不再猶豫,將半瓶濃硫酸照著孩子的臉潑了下去……
孩子慘叫著在床上翻滾,她扔掉瓶子,捂著臉跑出門去。
孩子經過救治,雖說保住了性命,可嬌嫩的臉和手臂,卻被硫酸腐蝕得斑斑駁駁,慘不忍睹。孩子,盡管是家中的“小皇帝”,但他畢竟是個兩歲孩子,加在他身上的一切全都是大人們的賜予啊!他還小,還沒有真正踏上人生旅途,今後將怎樣生活下去?
一個年僅二十七歲的化工廠女工,竟製造了這樣一起罕見的傷害案,究竟源出於什麼?法盲一一人們一般這樣理解,可難道僅僅用這兩個字便可概括嗎?
法律製裁罪犯——她對社會造成了危害。
她,理應受到嚴厲的懲處。但是,生活中這一悲劇到底是怎樣衍成的?它有哪些地方應該為人們所警戒?卻還值得人們去深思,探究………
古老的中國大地向來看重男孩、輕視女孩,這股風氣至今在一些偏僻守舊的鄉村依然延續。誰家要生了男孩,敲鑼打鼓,鞭炮齊鳴,如同過節一樣歡慶,被稱曰大喜;若生女孩,則是冷冷清清,遮遮掩掩,像是做了見不得人的事,被稱曰小喜。
這個緣故向來因為,男孩對內擔當傳宗接代、延承家族香火的重任,對外則是挑起家庭大梁,興家立業的一家之主。說明白點,一個家庭的興盛衰敗,關鍵在這個家有沒有男孩;而女孩就不同了,生來質弱力薄,力氣活幹不了,長大成人,出了嫁就成了潑出去的水,明顯是白養了。
所以按中國祖上傳統的規矩,男孩主貴,生來必須得讀書;女孩主賤,生下來不必讀書,學會伺候人就行了。
我一直以為這是封建迷信,女性作為社會的半邊天,被這麼多的陋習俗規約束了幾千年,真是不公平。但是現代社會,女性讀書工作,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各個方麵,可以說達到真正的男女平等了。
生男生女真得一樣嗎?把曆史長河的頁碼翻來翻去,我總覺得欠缺什麼?
“重男輕女”從文化、經濟、社會的角度先不講,這裏單說生物學上的認識:通常人有四十六條染色體,其中YX染色體是控製性別的。在男子的精子裏,一半含Y,一半含X;女子的卵含的都是X,沒有Y。當精子中的X遇到卵裏的X,組成新的染色體XX,就生女孩;當精子中Y與卵子中的X結合,組成YX時,一個男孩就誕生了。當這個男孩再生男孩時,一定是這個Y再次被選中,與一個卵中的X結合了。除極個別情況下,如果一個家族一直有男孩誕生的話,那麼這個家族的Y染色體,就一直被遺傳下來了,而且是同一條祖先染色體複製品。除了Y染色體,人體其它四十五條染色體,在人類一代代繁衍中不斷的打亂重組合,隻有父係的Y染色體不會變,它將隨這個家族的男性成員一直延續下去。
說到這兒,明白了吧,這就是中國人重男輕女的真正原因。
但是讓我疑惑的是,生物學是近百年從西方傳來的新科學,而中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道理,卻是幾千年來儒家正統思維?於是憂然大悟,“生物學”這個新生派名詞,原來早被我們祖宗老爺子解了!
中國地大物博,曆史文化極其豐厚,所延續的重男輕女觀念,要我說,正確是正確,就是有點激進。為什麼呢?警如一個家庭,女的紅杏出牆,男的被蒙了,你說這樣生出的小孩還能保證父係血統純正嗎?當然,這是極個別現象,但是曆史上不是沒有先例,秦始皇乃呂布韋的私生子,誰都知道。
在父係社會裏,男人想征服女人,必須要先尊重女性,達到真正感動她們的心的程度,這樣才能保證男性家族血統的純正。當然,征服什麼類型的女子,那在於男子的能力和魅力。
不過,這樣做很難,一代保證了,誰又能擔保二代、三代、四代呢?而這一切的主動權,全握在作為配偶方的女性手裏。